第109章 爆银子

茅元仪不敢耽搁,立刻调集两千士兵,让他们赶着马车匆匆前去协助接收银子。

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一队京营士兵,将先前运回来的银子严密看管起来。

现场,户部官员们正忙碌地对银子进行登记造册,那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茅元仪呆呆地听着这声音,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敢去想象,这究竟得是多少银子。

…………

此时,京城御书房内,朱由校收到江宁派人加急送来的密信。

看完信后,他不禁眉头紧锁,神情凝重,随后对身旁的方正化说道:“方大伴,速去将内阁及六部官员全部召集至御书房议事。”

方正化赶忙躬身领命,旋即匆匆退出御书房。

半个时辰后,内阁首辅孙承宗、工部尚书徐光启、吏部尚书杨鹤、礼部尚书顾秉谦等一行人,神色匆匆地赶来。

朱由校随即将手中的信递了出去,方正化赶忙毕恭毕敬地接过,转手呈给内阁首辅孙承宗。

孙承宗展开江宁的来信,才看了没几行,顿时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差点当场昏厥过去。

小主,

好在方正化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稳稳地将孙承宗扶住。

朱由校见状,满脸关切地赶忙问道:“孙师傅,你这是怎么了?”

孙承宗缓了缓,咳嗽了两声,略显尴尬地说道:“陛下,近日内阁事务繁杂,老臣一人恐是有些操劳过度了。”

朱由校听闻,立刻对方正化说道:“方大伴,稍后你去取二十根辽东进贡来的人参,再拿些鹿茸,给孙师傅补补身子。”

孙承宗赶忙跪地谢恩,而后强打起精神,将手中的信依次传递给其他几位大臣观看。

一众大佬看完信后,无不目瞪口呆,神色各异。

此时,朱由校伸手揉按着眉心,缓缓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接下来此事该如何处置?”

然而,殿内一片寂静,竟无一人敢率先搭话。

毕竟,江宁等人在山西的动作实在太大,魏忠贤更是在大同城外一口气斩杀了上千名贪官污吏,虽说这些人多为从犯,但那可是上千条人命啊。

如此规模的案子,几乎仅次于大明开国时期的洪武四大案了。

孙承宗见状,暗自咬了咬牙,他身为内阁首辅,于情于理,此时都必须站出来表明态度。 零零轻小说

孙承宗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山西弊病积重难返,绝非一朝一夕形成。

此次江大人在山西展开全面清查,这对朝廷而言,无疑是一场重大考验。

因此,我等必须做好周全准备,全力支持江大人彻查山西官场,将所有贪官污吏、通敌卖国之贼统统绳之以法,一网打尽。”

听完孙承宗的这番话,朱由校缓缓点了点头。

身为大明天子,他内心自然是极为支持江宁的。

然而,他也不得不顾及朝中其他臣子的态度。

毕竟,江宁此次山西之行可谓是大开杀戒,虽说实际动手基本都是魏忠贤,但江宁也是出了不少力。

这时,朱由校转头看向吏部尚书杨鹤,开口问道:“杨爱卿,朕之前让你准备的候补官员,如今准备得怎么样了?”

听到朱由校的询问,杨鹤当场脸色变得煞白,一脸为难地说道:“启禀陛下,老臣前些日子在吏部,将前些年尚未担任官职、或是暂时赋闲在家的进士档案,都仔细整理了一遍。

从中倒是物色出了不少合适人选,本可前往山西,以补充当地官员的空缺。

只是如今最为棘手的是,照江大人这般清查下去,整个山西官场恐怕会被一扫而空,吏部这边着实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可供安排了。”

朱由校听完,眉头紧紧皱起,神色颇为不悦地问道:“杨爱卿,你可仔细清查过了?

以往每年都有候补官员排不上任职机会,好些官职空缺着,一等就是好几年。

如今怎会出现人手不够用的状况?”

杨鹤赶忙解释道:“启禀陛下,自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时,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致使众多官员空缺长期未得填补,亦未进行正常的升迁调动。

陛下登基之后,为填补万历时期遗留的官职空缺,已然耗费了不少候补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