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的目光细细扫过这片生机勃勃的“猎豹平原”。没有传统动物园那种冰冷刺眼的金属围栏,也没有令人压抑的高墙电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地势与巧妙设计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防逃逸措施,是如何实现的?”刘楚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李工带着刘楚走近“陷坑”的边缘,那里正是游客未来的参观步道。
步道由一种掺杂了赭石粉末的环保混凝土铺设而成,表面被打磨出细腻的纹理,踩上去既防滑又有质感,颜色与周围的沙土几乎融为一体。
步道的内侧,并非生硬的护栏,而是一道向下倾斜、坡度极大的光滑岩壁。这岩壁显然经过精心打磨和特殊涂层处理,表面光洁如镜,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供攀爬的着力点。岩壁底部与猎豹活动区域的地面之间,还有一道约两米宽的、铺满了圆润鹅卵石的隔离带。
“园长您看,”李工指着那光滑的岩壁,“这便是我们的第一道屏障。这种坡度和光滑度,即便是身手敏捷的猎豹也难以逾越。岩壁的高度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它们无法一跃而出。底部的鹅卵石带,则是为了防止它们尝试挖掘,同时也是一道视觉缓冲。”
游客步道的外侧,则种植着茂密的、一人多高的非洲特色灌木丛,既美化了环境,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视觉屏障,避免对面的游客活动对猎豹造成过多干扰。
垃圾桶被设计成了仿非洲土着部落使用的陶罐造型,表面还做出了风化的粗糙质感,巧妙地融入了景观之中。连步道边缘铺设的排水沟盖板,都特意选用了带有仿石材纹理的复合材料。
更让刘楚赞赏的是,在一些关键的观察点,游客步道内侧的这道“屏障”被替换成了巨大的单向透视玻璃。
从游客这边看去,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猎豹的一举一动,而从猎豹的角度看,外面则是一片模糊的、如同岩壁般的景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它们的惊扰。玻璃的边缘与周围的岩石、土壤通过特殊的嵌合工艺完美衔接,几乎看不出破绽。
“考虑到夏季非洲区域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李工抬头指向天空,“我们在这片‘猎豹平原’的上方,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可开合式玻璃穹顶。”
刘楚顺着他的指示望去,只见数道轻巧而坚固的合金骨架支撑着透明的玻璃顶棚,覆盖了整个猎豹活动区域。这玻璃并非普通材质,而是带有特殊涂层,能有效隔绝紫外线和过量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