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辱使命

第218章 不辱使命

南帝杨安伸手接过,随即将之缓缓打开:

大虞与南国(巴蜀)约定为兄弟之国,大虞为兄,南国为弟。

大虞每年向南国输送白银10万两,作为回报,南国每年向大虞输送绢20万匹,称为岁币。

双方以资水为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以及和平共处”。

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

“内容不多,倒是处处精要。”

当南国皇帝杨安的目光从盟书之上缓缓抬起,这便是他对这份国书的第一印象。

他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审视与思索,将手中的国书轻轻放下,而后看向站在下方的北虞使者,嗓音沉稳而不失威严地问道:“虞使,不知这国书上的内容出自何人之口啊?”

站在大殿中央的陈明,身姿挺拔,听到皇帝的询问后,立刻恭敬地躬身,声音清朗地回道:“禀陛下,陈某不才,正是出自外使之口。”他的语气中带着谦逊,但又隐隐透出一丝自信,毕竟这国书乃是他精心斟酌而成。

“驸马谦虚了!”杨安直至此时才开始正眼瞧眼前之人,他现在觉得北虞的那位老皇帝看人还是有些眼光的。

陈明见皇帝盯着自己看了半天,却未有任何反应,于是拱手问道:“陛下,可是对上边的内容尚有异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杨安咂咂嘴,脸上露出一丝沉吟之色,缓缓说道:“哦,是有些疑问。”他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明闻言,精神一振,再次躬身道:“陛下,请讲!”

杨安微微靠向椅背,双手随意地搭在扶手上,缓缓说道:“你我两国结为兄弟之盟,大虞每年向南国输送白银10万两,可我南国不像你们大虞地大物博,未必拿得出20万匹绢。”

如此交易,本就是南国占了便宜,这样的说辞,不过是南君贪婪,陈明自不会再作相让,“如果贵国拿不出,可用同等价值的蜀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