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共谋大计
张含摇了摇头,回应道:“上一任就是这么做的的,已经被天子下令诛杀了。”
陈明恍然,暗道自己之前所看到的有关南国君主的传闻果然不假,心中对于姜楠目下的处境又担忧了几分,“那么,张兄这样做确实是明智之举。”
“哦?”,张含没想到这个刚刚相识之人竟会在此事上认同自己,要知道,对于他的这种“离经叛道”之举,不仅被身居南国庙堂的臣子们痛斥,犹被相交多年的同窗鄙夷。
陈明脸上露出追忆之色,但很快又消失不见,他缓缓开口道:“当世所尊之儒家思想,并非孔子、孟子、荀子等圣贤之思想,而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之儒,意在加固皇权,让臣子竭诚尽忠,早已背离了圣人本意。”
陈明口中所讲之话语恰为张含心中所想做了合理的解释,而陈明接下来的话语又与其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礼记》上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意为,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君仁则臣忠,父慈则子孝,如果君不仁,则臣可以不忠,如果父不慈,则子可以不孝。”
张含眼中闪过尽是惊讶与赞许,他没想到,这位来自虞国的使臣,竟对儒家经典有如此深远的理解,“陈兄所言极是。圣人立言,本为教化世人,而非为君王所利用,成为束缚臣民的工具。”
陈明心中慨叹,封建礼制教化下的人,有此等见识的人不多,“世事艰难,张兄虽辞官不受,但心中想必仍有济世之志吧?”
张含苦笑一声,道:“济世之志不敢当,只是心中尚有几分不甘。南国虽小,却也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眼见国事日非,百姓困苦,心中难免郁结。然而,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即便有心,也无力回天。”
陈明沉吟片刻,忽然压低声音道:“张兄,若有机会,你可愿与我一同为天下苍生谋一条出路?”
张含闻言,神色一凛,目光锐利地看向陈明,低声道:“陈兄此言何意?”
......
茶馆外,夜色渐深,街道上的喧嚣渐渐平息,唯有茶馆内的琴声依旧悠扬。然而,在这宁静的夜晚,两人的心中却已掀起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