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大人,你来了。”韩明远转过身,指了指书案上一个上了铜锁的描金漆盒,“陛下……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亲笔密旨。”
狄仁杰的心也随之提了起来。他走到书案前,韩明远已从腰间取出一把小巧的钥匙,打开了漆盒,从中取出一份用明黄色绫锦包裹的卷轴,郑重地交到狄仁杰手中。
展开密旨,熟悉的御笔映入眼帘,字迹雄健,力透纸背。旨意的内容并不冗长,但每一个字都似乎带着千钧之力:其一,准先前所奏,命破虏将军高顺,即刻起程,前往北凉关,接任防御使一职,统领北凉关一切军务。
其二……看到此处,狄仁杰的目光微微一凝。
“高将军的任命,陛下准了。”韩明远看着狄仁杰的神情,声音复杂地开口,“这对稳定北凉关,乃至整个北境的军心,都是一件好事。”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只是,狄大人,陛下在任命高将军之后,还另有一道措辞极为严厉的嘱咐,是单独下给你我的。”他走到狄仁杰身边,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有旨,着令我二人,务必彻查边军之中,凡有勾结外族、走私军械、贪墨粮饷、欺压良善之徒,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狄仁杰捧着密旨,沉默了片刻,才缓缓抬起头,看向韩明远,眼神交汇的瞬间,许多未尽之言,已在彼此心中了然。
小主,
高顺的任命,是安抚,是掌控,是定北境之基石;而这道“严查”的密令,则是出鞘的利剑,是整肃的决心。只是,这把剑该如何使用,何时出鞘,指向何方,其中的分寸与火候,却需要他们二人仔细拿捏,万万不能有丝毫偏差。
“定远军一案,虽然证据确凿,但在朝中,想必还是引起了不少风波和非议。”韩明远负手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浓得化不开的夜色,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陛下此番旨意,既是给了我们放手施为的权力,让我们不必再束手束脚,也是在看着我们,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办得既漂亮,又稳妥啊。狄大人,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下官明白。”狄仁杰的声音平静,“韩公放心,陛下圣意,下官已然了然于胸。此事关乎北境安危,关乎大安国本,下官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圣恩,亦不负韩公所托。”
离开州牧府时,已近子夜。
皇帝的意图,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在他狄仁杰中逐渐清晰:清洗的行动必须继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清洗的方式,必须改变。目标要更精准,证据要更确凿,手段要更周全。不再是疾风骤雨般的横扫,而应是润物无声般的渗透,而后才是雷霆一击的清除。
返回灯火通明的监察司衙署,狄仁杰没有丝毫倦意,他立刻召来了李元芳,以及另一名他深为倚重的心腹干将——曾泰。曾泰原是御赐千牛卫中的一名校尉,因武艺出众,且为人沉稳干练,心思缜密,被狄仁杰特意选拔出来,调入监察司委以重任。
这些时日以来,他协助李元芳处理了不少棘手的案件,其能力已得到充分证明,在司中的地位也仅次于李元芳。此刻深夜被狄仁杰急召,他便知必有重大且机密的任务要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