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世民一战擒双王的消息像旋风一样迅速传遍各地,就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一般,激起了千层巨浪,整个天下都被这惊人的消息所震撼。许多原本对大唐心存疑虑、摇摆不定的势力,在听闻这个消息后,都被大唐的赫赫威名所慑服,他们意识到大唐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些势力经过深思熟虑后,纷纷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李渊表示愿意归附大唐。这些使者带来了各种珍贵的礼物和归顺的诚意,希望能够得到大唐的庇护和支持。
李渊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自然是喜不自禁。他深知,经过这一战,天下大势已定,大唐统一天下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而且好事陆续有来,就在他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又一份特殊的奏书送到了他的案前。这份奏书来自于南方的李孝恭,李渊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不知道这份奏书会带来怎样的消息。
李渊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直与他心有芥蒂的李靖为李孝恭出谋划策,并且制定出了一份极为详尽的战略规划。
这份战略规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的,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攻取南方巴陵地区割据一方的萧铣势力。李靖的智慧和谋略在这份规划中展露无遗,他不仅考虑到了军事方面的各种因素,还对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量。
李孝恭对李靖的这份战略规划非常重视,他仔细研究并整理了其中的要点,最终将其归纳为十个关键策略。这十个策略涵盖了从战略部署到具体战术实施的各个方面,可谓是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李孝恭对这份战略规划充满信心,他坚信按照李靖的计策行事,一定能够成功击败萧铣,统一南方地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十策上奏给了李渊,希望得到李渊的认可和支持。
李渊手持李孝恭的奏书,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裴寂和封德彝,微笑着说道:“李靖此人,虽然之前曾有举报朕的恶劣行径,但观其近几次的大捷,皆是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啊,对他太好是不行的,唯有多多鞭策,方能使其听话。你们看,此次他不就乖乖地投诚了吗?”
李渊越说越兴奋,他继续说道:“二郎打仗固然厉害,但若有李靖从旁协助李孝恭,必定也能取得大胜啊!如此一来,我大唐的军事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封德彝闻听此言,赶忙随声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此乃陛下的英明之处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李渊投去谄媚的目光。
李渊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裴寂,问道:“裴监,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裴寂暗自思忖着,他深知李渊最近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势力过强而心情烦闷。如今李靖的投诚,无疑给李渊带来了一线转机,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扳回一城。
于是,裴寂定了定神,缓缓说道:“陛下,李靖既然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诚意,那么陛下的下一步,不妨对他加以重用,让他感受到陛下的恩宠。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削弱秦王的势力,使朝廷的权力更加平衡。”
李渊听完之后,原本还稍显温和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仿佛两道寒光直射而出。他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悦之色,冷哼一声道:“哼!没错,如今二郎正值年轻气盛之时,又立下如此赫赫战功,难免会有些骄傲自满,甚至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若是现在不对他加以约束和限制,恐怕日后连朕这个父亲,他都未必会放在眼里!”
一直侍奉在李渊身旁的张婕妤,眼见李渊怒发冲冠,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于是赶忙附和道:“陛下息怒啊!您所言极是,那秦王如今真是愈发地嚣张跋扈了。且不提其他,单说上次攻下洛阳城一事,秦王可是缴获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和布匹锦帛呢。臣妾之前曾特意向陛下禀报过此事,恳请陛下恩赐一些布匹锦帛给臣妾。然而,当臣妾派遣使者前去向秦王讨要时,秦王竟然毫无顾忌地绷着脸,冷冰冰地回话说,那些财物都已登记在册,要分发给那些身份低微的将士们。这是什么话呀?难道在他眼中,我们这些妃嫔还比不上那些普通的将士吗?他如此行事,岂不是明摆着对陛下您不敬吗?”
本来就对李世民心怀不满的李渊,在听到张婕妤的这番话后,心中的怒火犹如被点燃的干柴一般,愈发熊熊燃烧起来。他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整个书房都为之震动。
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把张婕妤吓得浑身一颤,她惊恐地看着李渊,只见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额头上的青筋暴起。李渊的吼声如同惊雷一般在宫殿中炸响:“岂有此理!秦王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发泄完心中的怒气后,李渊慢慢地坐了下来,他的胸膛还在剧烈地起伏着,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并未完全平息。他用左手抚着额头,似乎想要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在思考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