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连番激战,踏平清军残部

第159章 连番激战,踏平清军残部

营帐之内,凛冽的夜风似要将一切撕裂,疯狂地拍打着帐帘,让烛火在其中不安地跳跃闪烁。昏黄黯淡的光影肆意摇曳,将孝庄太后那写满忧虑与焦躁的面庞映照得更为憔悴不堪。她眉头紧紧地蹙成一个死结,眼神中透着狠厉与决绝,在营帐内急促地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仿若沉闷的战鼓,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敲击在众人的心尖。“洪承畴一日不死,我满清在朝鲜的根基就一日难稳。福临那孩子年幼无知、毫无主见,我们往后的图谋更是难上加难。”她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被焦虑与愤怒填满,每一个字都裹挟着沉甸甸的压力,仿佛要将这小小的营帐压垮。

范文程神色依旧沉稳,一袭长袍在身,不慌不忙地微微欠身,语气平和却透着十足的自信:“太后不必太过忧心,臣已有了周全的计策。洪承畴在朝鲜肆意敛财、强抢民女,朝堂上下、民间百姓早就怨声载道。我们把他的罪证公之于众,再联合那些对他心怀不满的将领,定能将他扳倒。”纳兰明珠赶忙上前一步,身形微微前倾,附和道:“范大人所言极是,卑职已经和几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取得了联系,他们早就对洪承畴的独断专行愤恨不已,就等我们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行动。”

三人迅速商定计划,随后各自如同上满弦的钟表,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范文程回到书房,昏暗的灯光在寂静的房间里孤独地摇曳,他静静地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前,那些文件仿佛是无数双控诉的眼睛。他将多日来收集的洪承畴罪证仔细整理,勒索百姓的账目,每一笔数字背后都是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一笔笔赋税,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强占民女的记录,每一行文字都藏着受害者绝望无助的泪水与痛苦,那些年轻女子的哭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他逐字逐句地审阅,精心编写成奏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犹如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只等朝堂上给予洪承畴致命一击。

纳兰明珠换上一身朴素的便服,衣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低调地穿梭于各个军营之间。他像一只敏捷的狸猫,巧妙地避开旁人的耳目,悄然进入对洪承畴不满的将领营帐。营帐中,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与将领们密谈许久,时而低声细语,那声音如同潺潺溪流,缓缓诉说着利害关系:洪承畴的种种恶行如何破坏了军队的纪律与声誉,长此以往,不仅他们个人的前途堪忧,整个满清在朝鲜的大业都将毁于一旦;时而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得像是燃烧的火焰,分析局势、许下承诺,确保关键时刻这些将领能坚定地站在他们这边,待事成之后,必定论功行赏,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耀与地位。

孝庄太后则在宫中以商讨战事为由,召集亲近的大臣。宫殿内,众人围坐成一圈,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孝庄太后看似随意地说起洪承畴的种种恶行,言辞间满是愤慨,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大臣们有的面露惊讶,嘴巴微张,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他们虽听闻洪承畴行事嚣张,却没想到竟如此肆无忌惮;有的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心中早已对洪承畴的行径不满已久,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不满的情绪在这小小的宫殿中悄然蔓延,如同无声的潮水,为即将到来的行动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

几日后,位于开城的清军临时搭建的简易朝堂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会断裂。朝堂之上,众人神色各异,有的面露紧张,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他们深知这场朝堂交锋的重要性,胜负在此一举;有的心怀期待,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胜利就在眼前,渴望着能借此机会扳倒洪承畴,重振满清在朝鲜的威望;有的则强装镇定,故作从容,可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出卖了他们的内心。范文程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出队列,身姿挺拔,双手高高捧着奏折,情绪激动,字字铿锵地弹劾:“陛下,洪承畴在朝鲜胡作非为,搜刮民脂民膏,强抢民女,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朝堂纲纪全被破坏。他还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简直罪大恶极,恳请陛下严惩!”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掷地有声,犹如洪钟鸣响,久久不散,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敲打着众人的心。

洪承畴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眼睛瞪得滚圆,布满血丝,像一头发怒的猛兽般怒吼道:“范文程,你别血口喷人!这分明是你故意捏造,想陷害我!”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内心慌乱与恐惧的真实写照,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拼命想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就在两人激烈争吵的时候,纳兰明珠不动声色地使了个眼色,那眼神如同暗夜中的暗号。刹那间,隐藏在朝堂四周阴影中的杀手如鬼魅般纷纷现身,寒光闪闪的利刃出鞘,眨眼间就把洪承畴围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与此同时,几位早就串通好的将领也立刻出列,整齐划一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洪亮地请愿:“陛下,范大人说的句句属实,洪承畴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我军军心大乱,恳请陛下做主!”孝庄太后也适时开口,语气威严,不容置疑:“福临,这件事关系到我满清的生死存亡,今天必须有个决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治帝福临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浑身止不住地颤抖,牙齿都开始咯咯打颤,仿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落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无助,年幼的他从未见过如此场面,此刻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吞噬,恐惧将他彻底笼罩。他下意识地抓紧龙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却依旧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

洪承畴见情况不妙,刚想反抗,几个身手敏捷的杀手眼疾手快,瞬间制住他。洪承畴拼命挣扎,嘴里还在不停地叫骂,那声音里满是不甘与愤怒,可一切都是徒劳。孝庄太后冷冷地看着他,眼中毫无怜悯:“洪承畴,你罪无可恕,今天就是你的死期。”洪承畴挣扎着破口大骂,可话还没说完,就被杀手捂住嘴巴,强行按在地上。只见寒光一闪,利刃落下,洪承畴的头颅滚落,血溅当场,温热的鲜血在朝堂的地面上迅速蔓延开来,刺鼻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作呕。那殷红的鲜血在冰冷的地面上肆意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权力斗争的残酷。

这一幕让朝堂上洪承畴的党羽们惊恐万分,有人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经出窍,他们不敢相信曾经威风凛凛的洪承畴竟如此轻易地倒在了血泊之中;有人脸色煞白、瑟瑟发抖,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像风中的残烛般摇摇欲坠,担心自己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还有人呆若木鸡,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瞬间没了反抗的心思,整个朝堂弥漫着绝望的气息。洪承畴一死,朝鲜北部的清军顿时乱成一锅粥,群龙无首,士兵们不知所措,军营里一片混乱。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维持秩序,可士兵们早已人心惶惶,根本无人听从指挥,整个军营陷入了无序的状态,就像一盘散沙。士兵们四处奔走,相互碰撞,有的甚至丢弃武器,只想逃离这混乱的局面。

韩靖通过情报小组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联合朝鲜反抗势力,在民间和伪军当中展开宣传动员工作。反抗势力的成员们乔装打扮,有的扮作挑着担子的商贩,走街串巷,扁担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一边叫卖,一边与百姓和伪军交谈,那亲切的语气就像多年的老友,从家常琐事聊到满清的残暴统治,慢慢引导他们的情绪;有的扮作衣衫褴褛的流民,在街角巷尾诉说着满清的暴行以及洪承畴的种种罪恶,声音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们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愤怒与期望,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力量,像一把把锐利的匕首,刺向人们心中对满清统治的恐惧与屈服,激发着众人的反抗意识。很多伪军被说动了,偷偷脱下满清军服,扔掉手中的武器,心中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纷纷起义倒戈,加入反抗队伍,就像归巢的鸟儿找到了温暖的家。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离开清军营地,向着反抗势力的方向奔去,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

韩靖抓住这个绝佳时机,迅速调兵遣将,对南浦、安州、顺川、德川、价川、平城等地的清军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一打响,民义军凭借先进的武器和高昂的士气,如猛虎下山般迅速突破清军防线。

在南浦,清军依靠坚固的城墙拼死抵抗。城墙上,士兵们神色紧张,额头满是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民义军,心中满是恐惧,那恐惧如同黑色的阴霾,笼罩着他们的内心。民义军的炮火像雨点一样落下,“轰轰”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大地都在颤抖,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枚枚炮弹准确地击中城墙,将城墙轰出一个个缺口,砖石飞溅。士兵们呐喊着冲向缺口,和清军展开激烈的近身搏斗,喊杀声震耳欲聋,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城墙下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和血腥味,让人窒息。民义军的勇士们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地冲向敌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解放这片土地,让百姓重获自由。经过一番苦战,民义军成功占领南浦。

安州的战斗同样激烈,清军在城外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鹿角、拒马等障碍。韩靖派出一支突击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如幽灵般绕到清军后方,突袭他们的补给线。夜色中,突击小队小心翼翼地靠近清军的粮草营地,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屏气敛息,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每一步都充满了警惕。待靠近后,他们迅速点燃火把,投向堆积如山的粮草。一时间,清军后方大乱,粮草被烧,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如同白昼。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有的人被大火吞噬,发出凄惨的叫声,那声音让人毛骨悚然;有的人在混乱中相互碰撞,摔倒在地,痛苦地呻吟着。前方的防线也跟着动摇,民义军趁机发动总攻,一举攻克安州。

小主,

顺川、德川、价川、平城等地的战斗也进行得热火朝天。民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清军节节败退。每攻克一座城池,民义军都会安抚百姓,打开清军的粮仓放粮。百姓们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纷纷感激民义军。孩子们围在民义军身边,好奇又崇拜地看着这些英雄,眼中闪烁着星星般的光芒,他们或许还不明白战争的残酷,但却知道这些人是来拯救他们的;老人们双手合十,口中念着感谢的话语,那虔诚的模样让人感动,他们历经沧桑,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年轻力壮的百姓则主动表示愿意加入民义军,为保卫家园贡献力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要为这片土地的未来而战。同时,民义军还招募新兵,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新加入的士兵们在老兵的带领下,刻苦训练,迅速融入这个充满斗志的集体。

随着一座座城池被攻克,民义军直逼开城。此时的开城,清军在这里集结了最后的力量,妄图做最后的抵抗。韩靖深知开城之战的重要性,亲自坐镇指挥中心,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在指挥中心里,仔细研究开城的地形和清军的布防,地图上布满了各种标记和箭头,就像一幅神秘的藏宝图。他与将领们反复商讨作战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分析着清军可能的防御策略,预测着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多套应对方案。

战斗打响,民义军的炮火率先发动攻击,一枚枚炮弹呼啸着飞向开城的城墙,带着强大的力量,仿佛愤怒的雷霆。城墙在炮火中摇摇欲坠,砖石飞溅,烟尘弥漫,整个开城被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清军躲在城内拼命抵抗,城墙上的火力交织成网,子弹如雨点般扫向民义军。韩靖派出精锐突击队,从多个方向同时攻城。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扛着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危险。有的士兵在冲锋中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为了理想和信念,他们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士兵受伤后,依然顽强地向前爬,只为了能为胜利贡献一份力量,那坚韧的意志让人敬佩,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勇气和坚持。一架架云梯搭在城墙上,民义军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与城墙上的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次挥舞兵器都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心中燃烧着胜利的火焰,不畏敌人的凶猛,不惧战斗的残酷。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民义军终于攻破开城城门。

城内的清军陷入绝境,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孝庄太后、顺治帝福临、范文程等人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向民义军投降。孝庄太后神色落寞,眼中满是不甘,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魄,她一生纵横捭阖,却没想到会在朝鲜遭遇如此惨败;顺治帝福临则低着头,不敢直视众人,年幼的他此刻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这一切的意义,只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他小小的身躯在龙椅上显得格外无助;范文程微微叹气,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多年的谋划与挣扎在这一刻化为一声叹息,他为满清殚精竭虑,却终究无法挽回败局。随着开城被攻克,清军最后一股力量1500余人被全部歼灭,满清在北朝鲜的统治彻底宣告终结。

然而,朝鲜半岛的局势仍未完全明朗,南朝鲜地区还笼罩在日军的阴影之下。不过此刻,朝鲜的土地上,硝烟慢慢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百姓们走出家门,欢呼雀跃,孩子们在街道上奔跑欢笑,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那纯真的笑容是对和平最好的诠释;大人们相拥而泣,泪水里有对战争结束的欣慰,也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那泪水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情感。王世子李焞开始着手重建朝鲜,他四处奔走,组织百姓清理废墟,规划城市建设,眼中满是坚定与决心,仿佛在描绘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他带领着百姓们,从废墟中一点点重建家园,规划着新的街道、房屋,憧憬着朝鲜的明天。韩靖则带领民义军协助朝鲜恢复秩序,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分发生活物资,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成为朝鲜土地上的希望之光。而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大明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阳光洒在朝鲜的大地上,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繁荣,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朝鲜人民和民义军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曙光,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让朝鲜半岛重归和平与安宁 。

第159章 连番激战,踏平清军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