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麋没等对方说完,便纵马回头,往后军方向疾驰。
既然王令不可违,那自己就去求王令,哪怕舍了这一身将服,也要为紫阳镇的幸存者求一份生机。
姬长伯此时正在与公子棋商量,大军南下,一路走来,后勤补给困难,而且山路难行,只能从汉中征调江船运送辎重南下。
正在商议接下来东进安康的部署时,侍卫来报。
“前锋,左庶长邓麋求见!”
姬长伯和公子棋一愣,邓麋?
他不是率领骑兵先行一步,追击庸国军去了么?
“让他进来!”姬长伯心中疑惑,莫不是姬伯安又有什么诡计,阻挡了庸国军?
“末将邓麋,拜见大王,末将有要事禀报。”邓麋一进来,就是一个跪礼。
春秋时代,没有后世儒家那么多君君臣臣,更多的是一种君子之交的平等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平时君臣之间,最多就是躬身一礼,邓麋这一上来就是跪礼,倒是让姬长伯一怔。
“邓将军有话请说,不必如此。”
邓麋抬起头,眼中满是急切:“大王,我率前锋至汉江紫阳段时,见紫阳已成泽国,惨不忍睹。江中有百姓呼救,我想救援,可副将提醒王命在身,不敢擅自行动,特来求大王准许救援百姓。”
姬长伯眉头微皱,思索起来,公子棋闻言在一旁说道:“大王,我军虽有追击庸国军之命,但百姓亦是我褒国治下子民,若见死不救,恐寒了民心。”
姬长伯点点头:“邓将军所言甚是。我倒不是犹豫是否救援,而是在考虑如何救援。”
又思索了一阵,姬长伯对邓麋道,“本王命你继续率部追击庸国军。”
邓麋面色一白,当即还要开口恳求姬长伯。
姬长伯却是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救助紫阳民众之事,就交给公子棋吧,恰好汉中的辎重船舶即将抵达,顺江而下,完全来得及救援。”
邓麋大喜,叩首谢恩:“谢大王!末将定不辱使命。”说罢,邓麋起身匆匆离去。
姬长伯望着邓麋离去的背影,公子棋在一旁感叹道:“王上,邓麋将军此举,可见其心怀仁义。”
闻言,姬长伯淡淡一笑,邓麋可以算是自己一路培养起来的,弓马娴熟,谋略眼光也皆是上上之选,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不识字吧。
邓麋返回紫阳之后,立即率领麾下骑兵,向着庸国军方向追去。
而公子棋这边,则迅速调集船只,从溃口处进入紫阳镇,一路搜寻。
紫阳镇上,确实还有不少幸存者,大多是年岁不大的孩童。
他们被父母长辈托举着爬上草棚、茅屋的房顶,在洪水中麻木的等待死亡的降临。
但是随着一艘艘救援的商船,从汉江驶入紫阳镇,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挥手喊叫着。
船上的商人小厮们看到房顶的孩童,心中大喜,连忙驾船驶了过去,小心翼翼的从房顶上,将孩童们接上船。
生怕一个不小心,导致孩童们掉入江中,被洪水吞噬。
很快,一艘艘小船,满载着这些孩子,回到了岸边。
从溃口驶回汉江是不可能的了,毕竟这个时代没有螺旋桨,全靠手摇船桨、风力和江水顺流。
溃口水量太大,他们只能在紫阳附近靠岸,将孩童们送上岸。
姬长伯来到江边,看着这些瑟瑟发抖的孩童,大多与自己差不多年岁,此时皆茫然麻木的看着周围,即便刚刚获救,也没有多少喜悦之情。
而哭泣这种消耗体力的事情,他们更是没有心情,毕竟眼泪早就已经流干了。
“天灾,人祸。”姬长伯摇摇头,心中感慨,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生火做饭,给这些孩子们也准备一份吧。”姬长伯下令,身边侍从应诺。
公子棋事后统计了一下,这次获救的人有八百多人,其中孩童六百多,而整个紫阳镇原有三千多人。
姬长伯将他们送往汉中,交给海伦的教会和姒好负责的汉中宫城卫,一起妥善安置。
经此一事,姬长伯对自己这个长兄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真是的心狠手辣之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