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北伐,刘封和诸葛亮的争锋(6K)

如今。

大汉执棋者,依旧是刘备。

刘封同样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不同的是,刘封这颗棋子的自主权要远胜于其余的棋子。

自刘封在上庸觉醒记忆始,刘封就一直在设法增加自主权。

如最初,刘封只想救下关羽保住性命。

随后,刘封断定在救下关羽保住性命的同时还能保住南郡。

再后,得陆口、取夏口、平南中、夺襄樊、占南乡、抢樊口、破石阳

刘封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能影响刘备这个执棋者的战略目标。

曹丕和孙权濡须口大战前,刘备的战略目标是:屯田积粮!

积三千万斛粮于汉水,则可再起荆益十万之众伐曹。

曹丕和孙权濡须口大战后,孙权这个“渔翁”已经成了“鱼肉”,虽然能在江东翻腾,但已经没资格参与天下争锋了。

局势的变化,决定战略的变化。

不论是东和孙权还是东征孙权,都已经不重要了。

目前有资格跟刘备同台对抗的,只有曹丕!

若不谈立场,吕蒙昔日首倡灭羽时那句“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也很符合刘备如今的现状。

刘备、关羽、黄忠、赵云、糜竺等,年龄都在六十以上。

诸葛亮、法正、张飞、马超、关平等,年龄也在四十到六十间。

且不提拖上十年、二十年。

即便是拖上个五年左右,都可能会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描写一般:

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时间拖得越久,对大汉的北伐越不利。

简单来讲: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老一辈的,大抵都是北方人流离到了南方,熟悉北方的人文地理,对北归有执念;而年轻一辈的,大抵都是南方人,不仅不熟悉北方的人文地理,对北伐的执念也没老一辈的强。

在南方待得好好的,为啥非得去北方苦寒之地呢?

在巴蜀、荆楚称孤道寡,安居乐业,不好吗?

衣冠南渡的东晋如此。

偏安江南的南宋如此。

久而久之。

当老一辈的全部逝去,就没几个愿意支持北伐了。

到那时。

刘备建立的大汉,摆脱了蜀汉的蔑称,又会多个南汉的蔑称。

刘封不想让刘备成立的大汉,最终变成偏安一隅的南汉,就得积极促成北伐。

【太子当有军威,丞相当明军务。】

这并非刘封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容亮细思。”

诸葛亮没有给刘封肯定的回答。

似这等抉择,也非一时半刻就能拍脑袋决定的。

“夜已深,丞相可先休息。”

刘封起身作辞。

有的事,不需要说得太多。

似诸葛亮这样大智慧的人,也不会轻易受他人的观念左右。

街道。

刘封策马徐行,低头静思。

哒哒哒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下显得极为的清脆。

到了岔路口。

刘封又勒住了战马。

往左,是燕王府。

往右,是太子府。

犹豫了片刻,刘封向右而走。

亲卫田七小声提醒:“殿下,眼下已近子时,这个时候去寻太子,是否太晚了些?不如明日再去?”

“一事不烦二日,既然今夜已被惊扰,索性就一次性解决了。太子为储君,得习惯。”刘封轻抖缰绳,改徐行为慢跑。

太子刘禅今年十六。

按史载时间,刘禅今年会称帝,而后内乱四起。

虽说后世对刘禅褒贬不一,但在刘封眼中,刘禅依旧是值得信赖的。

相较而言,刘禅在权略上不如曹丕和孙权,在仁厚上远胜之。

然而对于宗室而言,一个仁厚的皇帝,远比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更值得信赖。

刘禅对宗室最大的诟病点,也仅仅在于后期听信黄皓谗言疏远刘永,让刘永十余年不得入朝觐见。

前往太子府的途中,刘封遇到了卫将军黄忠。

“老将军这么晚了,还要亲自巡城?”刘封颇感讶异。

黄忠呵呵一笑:“年龄大了,睡不久。年轻人才应少熬夜,殿下这是要去寻太子?”

年轻人才应少熬夜

刘封不由想到了后世公司熬夜的年轻人、广场锻炼的老年人,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我

将头脑中的思绪散去,刘封点头:“有些私事,需要与太子商议。”

顿了顿,刘封又补充道:“老将军虽然身强体健,但也不可多熬夜。北伐尚需老将军助力。”

黄忠敏锐的听出了刘封话中的隐意,又联想到刘封深夜去见刘禅,不由有了猜测。

遂凑近刘封,低声问道:“殿下,莫非陛下要准备北伐了?可老夫听说,如今粮草不济,难以北伐。”

“孤只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观老将军这般熬夜,孤恐北伐时,老将军难以承受行军之苦啊。”刘封隐晦而道。

黄忠大手一挥,哈哈大笑:“殿下说笑了。老夫堂堂武将,何惧行军之苦?不过殿下言之有理,老夫近日确也有些疲倦,不适合再熬夜。”

看着黄忠大笑而去的背影,刘封吩咐田七道:“田校尉,明日你给老将军送些老参,再将府中的良医带上,好好替老将军诊断。”

在刘备的诸文武中。

黄忠是刘封最担心的一个。

刘封的介入,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本该在220年病逝的黄忠和法正都活到了现在。

法正还好,如今才四十七岁。

黄忠,刘封都不适合用年岁来描述了。

刘封怕在北伐的时候,听到黄忠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