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浑连忙附和,话锋却一转,“可这规矩也得合乎情理不是?一点微小偏差,无碍使用,何必吹毛求疵?听说叶侍郎自家工坊出的东西,那可是…呵呵,标准灵活得很呐…”
这话就说得极其阴毒了,暗示叶明对人对己双重标准。
曹振邦握着酒杯的手紧了紧,脸色沉了下来。
他虽然对叶明的改革不满,但为人还算正直,并不相信叶明会如此不堪,但心里那根刺,终究是被种下了。
此后几日,曹振邦在验收一批新赶制出来的箭簇时,格外严苛,几乎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打回了大批他认为“稍有瑕疵”的产品,导致匠作营怨声载道,进度也受到了影响。
武库司的异常,很快通过兵部内部的渠道反馈到了叶明这里。
负责管理匠作营的员外郎委婉地汇报了情况,暗示曹郎中近来似乎情绪不佳,标准把握得过于严格。
叶明立刻警觉起来。曹振邦是老资格,业务熟练,他一向是倚重的。突然如此反常,必有缘由。
他没有直接敲打曹振邦,而是调来了最近被打回军械的详细记录和样品,亲自查看。
仔细检查后,叶明发现,其中一部分打回确实是合理的,质量确有问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只是极其微小的、完全不影响使用的公差或外观瑕疵,按照他制定的新标准,也属于可接受范围。
这已经不是严格,而是近乎刁难了。
叶明沉吟片刻,心中大致有了猜测。他没有发作,而是吩咐下去:“将所有打回的军械,按曹郎中标注的理由,分门别类整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