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郡王李云瑞的暗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虽未立刻掀起巨浪,却精准地荡向了兵部内部一个可能产生涟漪的角落——武库司。
武库司郎中曹振邦,是个在兵部呆了将近三十年的老吏。
他为人谨慎,甚至有些守旧,对兵部的一亩三分地看得极重。
叶明推行的“工分制”和新式军械核查流程,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打破了曹振邦习惯的工作节奏和人际关系网。
以往验收军械,或许还有些人情往来、模糊地带,如今一切按章程、凭数据、记工分,让他觉得束手束脚,且责任更加明确,压力大增。
他对叶明,谈不上怨恨,但确有几分不满和抵触。
这份不满,平日埋在心里,无人察觉。
但当那位在钦天监任职、偶尔因公务有所往来的“老友”李浑,某日下班后“偶遇”他,在小酒馆几杯黄汤下肚,看似无意地抱怨起叶明“标新立异”、“苛责下人”、“连老天爷的运行规律都想拿尺子量”时,曹振邦心中的那点不快,便被悄然点燃并放大了。
“曹老哥,你说说,这兵部如今还是兵部吗?都快成账房和匠作坊了!咱们这些老人,都快没立足之地喽!”李浑唉声叹气,一副同病相怜的样子。
曹振邦闷头喝了一杯,没说话,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听说…最近往北疆送的那批新弩,验收得极严?稍有瑕疵就打回?下面匠作营的老师傅们叫苦连天,说曹老哥您如今是铁面无私,一点情面不讲啊…”李浑继续煽风点火。
曹振邦终于忍不住哼了一声:“规矩是上头定的,老夫不过是按章办事!做得不好,自然打回!难道还要像以前那样含糊过去,让边关将士用次品?”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