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1986

这《葫芦兄弟》一发行,就迅速风靡全国,吸引了很多的“葫芦丝”。

但这个月,统治收视率的并不是《葫芦兄弟》,因为还有一部电视剧上映了

——《西游记》

其实电视剧还没拍完,所以上映的集数有限,仅仅上映了十集。

要说杨洁也是憋着坏。

这十集刚巧就卡在《三打白骨精》那一集。

看过的都知道,这一集里唐僧,瞎的像厨房外的丈夫,聋的像茶水间里的同事,冷漠的像电车里的乘客,窝囊得就像把领导带回家吃饭的职员,糊涂的像把老师叫家里补课的家长。

也不管猴子咋说,就是分不清好坏。

在这一集的结尾,唐僧不仅大念紧箍咒,还上演了《西游记》里最让人泪目的一幕,堪称是孙悟空一生中最卑微的一次挽留:

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一共四个,四只猴子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然后就被赶回花果山了。

《西游记》就戛然而止在这一集。

这可把观众们气坏了,也给观众们急坏了,寄给央视的信件跟雪花似得,语气和口吻那叫一个卑微,央求着央视再给播一集,让猴哥从花果山回来。

当然了,这也是杨洁耍的小手段,希望通过观众们的热情,迫使台里再批一些经费给她拍摄。

影视界热闹非凡,文学界也迎来一大盛事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短短几个月内,“鲁迅文学奖”从江弦的一纸设想,迅速落地成为现实。

直接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意味着这枚奖项对标长篇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也就是说,获得这项奖项,便获得了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作为文学界的权威报刊,《文艺报》上庄严宣告了“鲁迅文学奖”的成立,并公布了首届获奖作品的名单。

首先是短篇,一共五篇:

《天局》江弦(《人民文学》、《人民文摘》)。

《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

《我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

《六月的话题》铁宁(《花溪》)。

《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

中篇一共九篇:

《你别无选择》江弦(《人民文学》、《人民文摘》)。

《祖母绿》张洁(《花城》)

《神鞭》冯骥才(《家》)

《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

《军歌》周梅森(《钟山》)

《红尘》霍达(《花城》)

《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

《绿化树》张贤亮(《十月》)

《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

这项获奖名单一出,整个文学界都迅速为之一震。

不为别的。

这十四部获奖作品的质量太高了!

如果说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主旋律’高。”

那这次的“鲁迅文学奖”评选,就是真正践行了评委会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十四部获奖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不同的文学风格。

且这些获奖作家的名字,也完全能得到读者以及文学界各类人士的认可。

当然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本次鲁迅文学奖各奖项评委主任委员,也就是我们的江弦同志。

分别以《天局》、《你别无选择》,同时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中篇的第一名。

江弦一个评奖主任,连获两座大奖,这透露出评选委员会的态度。

不仅不避嫌,而且极度高调。

而面度你这样的结果,换作任何一个作家,恐怕都要质问其中是否存在什么猫腻,扯出一大堆斩不断、理还乱的阴谋论。

可这个人是江弦。

获奖作品的又是《天局》和《你别无选择》。

于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放眼国内所有文学类报刊,竟然连一句质疑江弦的声音都找不到。

没人是傻子。

《天局》和《你别无选择》两篇发表以后,不仅受到读者们的狂热追捧,还引起了文坛现象级的事件。

这两篇作品能够获奖,那绝对是实至名归。

无论是的名气,还是其文学质量,以及其掀起的讨论度,都绝对能配得上第一的这个位置。

很快到了春节。

“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