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秋回头,仔细辨认了一下拉着她说话的人,才恍然大悟。
“您是那个,那个……买酸辣粉的?”
“对,就是我。”老太太见陆秋认出来她来,脸上就笑开了花,“你不知道啊大闺女,我和我家老伴可找了你好长时间了。”
这老太太就是陆秋第一次来供销社卖酸辣粉的那个老头老太太。
陆立春和陆冬去也想了起来,老太太凑近了些问陆秋:“你今天带了没?带多少我都要了。”
生怕她跑了的样子。
孙竹斓皱眉看着老太太抓着陆秋的胳膊,咳嗽了一声,问道:“这位是?”
“之前认识的,帮过我们。”陆秋说完看向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最近都没有做酸辣粉,不过有些其他的东西,你要不要?”
老太太点头:“要,大闺女我信得过你的手艺。”
陆秋看着几个孩子,说:“我带着这个奶奶去赵姨那边,你们在这里等我还是先转转?”
赵巧梅想赶紧去转转,就给张营长使了眼色,“那我们就先往那么看看,一会儿在街口等你们。”
“行。”
她又看向孙竹斓和芳芳,这两个人都表示要跟着陆秋。
芳芳也想看看赵大姐卖的怎么样了,尤其是那鞋,不知道有什么有买。
一群人浩浩荡荡往来时路上走,陆秋一边感叹路上人多,这是周围的村子人都出来了吧。
郭老太太却摇头:“可不是,你们不住在镇上不知道,这些人有一半都不是咱们当地的。”
陆秋和孙竹斓都露出好奇得神色来,郭老太太便指着那些穿衣服比较破烂的人小声说:“之前南边的省份一直干旱,据说一点米也没收到,国家就把他们转移到我们这边来了。”
陆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这事她还真的听说过,也是第一次来镇上,赵大哥在回去的路上说的。
没想到当时只是传言,国家还真的把这么多人都迁移到这边来了。
也是,他们这边日子虽然苦,但靠着海,只要勤快些,是饿不死的。
就像他们家从前一样,天天赶海得来的那些海鲜,也能让他们勉强活下去。
有了郭老太的提示,陆秋在看向路上赶集的人的时候,便能看出来他们和当地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说话的口音,成群结队的身影,明显不同的肤色等等。
郭老太担忧:“他们过来就过来,就是怕在村里不好好呆着,有那不安分的人搅的整个村里都鸡犬不宁。”
孙竹斓插嘴:“你们这里没知青?”
“当然有。那边的村里都是七八个,镇上的知青点都热闹的很,不过好像你们岛上没有。”
陆秋其实也很好奇,不知道他们岛上怎么就没什么知青。
郭老太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幕,猜测道:“可能你们那边比较偏远一点。”
说话间他们就到了赵大姐的摊子前,和想象中无人问津的场景不一样,此时赵大姐正被围在中间,笑得合不拢嘴。
郭老太还没上前,就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都别抢了,我刚才就已经全买,现在都是我的了!”
“哪里有你这样的,你行行好,卖给我一个,没看到我儿子在哭呢?”
“对对,我也就要一个,不管是包子和是那什么卤蛋,我都要!”
有人不服气,拉着郭老头理论,郭老头好不容易才抢到,哪里肯把东西给他们分了,一个也不松口。
郭老太太听到这声音,立刻上前扒拉开人群,边挤边问:“老头子,你怎么在这里?”
“先别问了,快把东西拿好了。”
郭老头把篮子递给郭老太,拼命往人群外面挤。
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但敏捷度还是相当高,很快就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等稍微喘口气,郭老头一抬头就见到笑吟吟的陆秋。
“呦!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当即郭老头也笑了出来,他心心念念的酸辣粉看来是有着落了。
还买到了这么好吃的包子和猪蹄。
老头和老太太就一个儿子,还常年不在家,他们儿子也孝顺,经常给他们往回寄钱寄粮票什么的。
老头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吃,老太太便也纵容着他们,在吃的方面很舍得花票和钱。
赵大姐把东西卖完了,心里乐呵着收拾摊位,周围的人见实在没吃的了,只好带着哭得眼泪鼻子满脸的孩子离开,一边走一边呵斥。
“娘。”芳芳眼睛都亮了,“这就卖完了?”
周围的人或投来羡慕的目光,或着夹杂着不愤,赵大姐一上午的时间,和他们也混熟了,全当没看见。
“吃的都卖完了。”赵大姐说完还指了指郭老头,“剩下的几个都让他给买了。”
郭老头此时也才知道这东西都是陆秋做的,竖着大拇指说:“我说味道怎么这么好,大闺女啊你可是让我好等啊。”
说完,就要拉着他们往家里去。
郭老太在一旁也是热情的不行,她不知道孙竹斓和芳芳是谁,但是和陆秋一块来的,那都是客人。
“不去了,我们还要再逛逛呢!”
“不耽误你们逛,来家里喝点水,这半天的时间了,孩子都渴了吧。”
盛情难却,陆秋实在推辞不了,就带着一堆人去了郭老头家里。
和上次的谨慎不一样,郭老头这次大方的很,路上遇到邻居都笑着和他们打招呼,称陆秋为亲戚。
陆秋就笑了起来,她还记得这几个嘴碎的邻居,当时说郭老太的话有多难听。
郭老太仍旧是那样一副高傲的样子,拿着鼻孔看他们,和在他们面前热情的老太太完全不一样。
等到了家,把门一关,郭老太太立刻就笑了起来:“我也不怕你们笑话,这些人总是说闲话,我和老郭是半路夫妻,他有儿子,我一辈子没生孩子。”
陆秋惊讶,不知道郭老太怎么这次这么坦诚。
赵大姐已经上前拉住了老太太的手:“这有啥?咱们日子过的是自己的,又不是他们的,让他们说去吧。”
郭老太早就想开了,“就是这个理,我年轻的时候可怕别人知道我是后妈,没生过孩子了,现在随他们说去,我身上又不会少一块肉。”
说完,她顿了一下,继续道:“你看我现在的生活,日日不说吃白面,那也是不差的,你看他们都过的是什么生活?平日里能吃碗玉米面都像是过年似的。”
芳芳在旁边一直低头听着,在最开始的兴奋过后,失落的情绪开始在她的心里蔓延开来。
她做的好几双鞋,都没卖出去。
虽然她手艺好,花样也好看,但是庄户人家,只要能穿就行,谁管上面是不是绣花了。
陆秋之前就一直穿着草鞋,那时候让她拿钱去买鞋,她一定觉得这人是疯了。
郭老头见都是女人,倒了水就钻到了房间里,把院子让给他们。
陆秋也不好白喝水,这么多人光柴火就要烧很多,便拿了水果出来。
“可不要。”郭老太摆手,“家里有呢,我们地里有一棵果树,我们两个也吃不完。”
陆秋眼睛一亮,问道:“那有果树苗吗?”
“有,你想要啊?”郭老太很热情,“等下次你过来我给你移过来,不过不知道现在好不好活。”
“行,那下次我再过来。”陆秋一想到有果树了,不管是苹果还是其他什么,能吃上水果就是一件开心的事。
几个孩子都被郭老头家里的书吸引了,他们在旁边叽叽喳喳地看着,赵大姐就和郭老太聊起来,两个人还挺投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身上。
郭老太夸几个孩子,见芳芳一直在旁边照顾着小花,文文静静的,便拉了她的手。
“多大了?”
芳芳不好意思,赵大姐在一旁道:“十八了。”
“呦,那有人家了没?”
“没。”赵大姐看了一眼芳芳,“想再多留几年。”
“那挺好的,姑娘家还是多留留好,等嫁了人就知道这当娘的是为了你好了。”
赵大姐恩了一声,见芳芳脸红了,对她说:“去看看你妹妹。”
芳芳如蒙大赦,赶紧跑了。
郭老太却拿着芳芳做的鞋,若有所思起来。
孙竹斓喝了两杯水,上了趟厕所,把生理问题解决了,嫌坐在这里没事,和陆秋说了一声:“要不再去逛逛?”
“行。”陆秋也掂记着外面的集市,便和郭老头说了,这老头很是惋惜,“还说留你们在这里吃饭呢。”
光大人他们就三个,孩子就更别说了,谁也不好意思白吃饭。
能坐下喝口水,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带饭了。”推辞再三之后,他们一行人终于从郭家出来。
郭老太拉着赵大姐的手:“以后带着孩子可要常常过来玩,我可稀罕你这闺女了。”
“行。”赵大姐眼神闪了闪,等出了巷子就和陆秋打听。
“他们家儿子在哪里呢?”
“具体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当兵的吧?”陆秋压低声音问,“给你们家芳芳打听。”
“可不是。”赵大姐回头看了一眼,“我看这家人不错。”
“就是太远了。”
芳芳要是真的嫁过去,以后还不得随军啊。
赵大姐也想到了这方面,一想到闺女去那么远,她这个当娘的就舍不得了。
“还是再看看吧。”
“恩。”
转了一圈,没看到赵巧梅一行人,估摸着还没过来,正好郭老头的家离卖牲口的不远,陆秋拉着他们过去,想挑头小猪。
几个孩子都没嫌弃猪身上有味道什么的,见了小猪两眼都放着光。
长大了,这可都是肉啊。
就连宁宁也从孙竹斓的怀抱里出来,凑过去看:“这头猪是不是个头更大一些?”
那卖猪的汉子笑得很爽快,“可不就是这头猪长得最好了,下了好几只小猪里就属他能吃。”
宁宁乐,看向陆秋:“姨,我们就要这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