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少女

建康风华,跨越千年,细看之下,便是城郊,仍不免让人惊叹。

一个白衣官员,远远望着马车过来,脸上有些红润,来人生了一副好相貌,玉面恂恂,倜傥儒雅,一看就是保养得宜。

来到马车前,望着叶青一拜,道:“外甥拜见尊堂舅。”

叶青一看他明显就是三四十岁,竟然对着自己就叫舅舅,仔细一想才记起来,这是自己已故娘亲真州许氏那边的一个亲戚,印象中好像中了功名。

叶青记不清他,但是现在的贵霜,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叶青的底细了。

“你怎么进京了?可是吏部的调动?”叶青存了心思,自己没有几个心腹,若是有亲戚岂能不用。

许叔微呵呵一笑道:“回堂舅,外甥是来辞官的。”

叶青楞了一下,从马车中出来,问道:“怎么回事,可是有人排挤?”

许叔微呵呵一笑,道:“堂舅多虑了,外甥醉心医术,不愿为官,先前曾与家父有约,官至五品便可以辞官。先父虽去世十年,外甥也不敢违约,今年吏部下了公文,着我进京任中书舍人,已经是五品的官位。

外甥已经顺路回乡,在先父墓前祭奠,可以进京辞官了。”

五品辞官,专心学医?

叶青一度怀疑自己是听错了,这种事情都能发生,自己这个外甥简直是个奇葩。

眼前这个一脸欢快的中年外甥,可谓是不思进取的典型,叶青抚着额头道:“就不再考虑考虑了?”

“外甥已经告祭先父,家中也无人反对,这番心愿势必完成了。”许叔微面带得色,他做官这么快就到了五品,看来也是颇有声望和人气的。

叶青点了点头,道:“人各有志,既然如此你准备去哪深学医术。”

“建康乃是天下中心,群英汇聚,只有在建康才能更进一步。”许叔微倒是看得颇为清楚。

“我保你进太医院如何?”

许叔微摇了摇头,道:“那是看病开药的地方,不是学医的所在。”

尼玛,看来是有点东西,是个做学问的样子。

叶青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你便留在建康,我的宅子你打听打听便知,既为亲戚须得多多走动。”

“正该如此。”许叔微又行了一礼,道:“今日辞官要走的衙门颇多,外甥就不耽误堂舅了。等外甥办完了公事,夜里去拜访堂舅和舅姥爷。”

叶青心道,我都不知道我爹去哪了...自从当了官,爹就跟解放了一样,到处乱窜。一会去东瀛,一会下南洋,时不时去江南,行踪飘忽,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送走了不求上进的外甥,叶青刚想回马车,就看到一个少女看到自己似乎是想躲闪。

“是你啊。”

少女见没有躲开,红着脸上前道:“见过恩公。”

此女正是前段时间被冯同调戏的农家少女,挎着篮子不知要到哪里去。既然遇到了那等事,还出门行走,看来此女家中定然十分拮据,需要她干些活计才能维持生计。

怪可怜的...

叶青饶有兴致地打量这个布衣少女,看得出经过上次之后,少女有心故意扮丑。荆钗布裙之下身姿窈窕,五官并不十分精致,凑在一张脸上却有一股说不出的迷人味道,自己上次竟然没有发现,真是有眼无珠。

车帘掀开,李雨婷看着这一幕,突然笑出了声。

少女有些局促地偷眼看着处处镶金带玉的轿壁装饰,壁上挂着两支玉柄拂尘,鎏金香炉内散发着袅袅轻烟,富丽的在她看来宛如置身仙境。

“妹妹,你要去哪啊,过来坐,捎你一程。”李雨婷伸手相邀,然后跟叶青使了个眼色讨宠。

少女摇了摇头,见众女服饰华丽,姿容娇艳,反观自己青裙缟袂,衣衫破旧,颇有些自惭形秽,羞与同列。

“不,不,多谢恩公,哦不,多谢官爷和这位姐姐,民女家离得不远,还是自行返家,免得家人担心。

叶青点了点头,少女如蒙大赦,匆匆逃也似地离开。

只是匆匆一瞥的富贵景象,刻在她脑中再也挥不去了。

叶青望着远去的农家少女,颇有些遗憾没有问人家名字。

他扩了扩胸,道:“我观此处,风景殊丽,又有山泉鸣涧,草木旺盛。车驾驶进林中停下吧,先到处游玩野炊。

若是玩的不尽兴,就在此支了帐篷,咱们今晚便歇宿于此。”

众人欢呼一声,家仆、侍婢丫环等便纷纷忙碌起来。

昭德坊虽然豪奢,总是困在里面也会乏闷,叶青一声令下,他的侍妾们登时撒了欢。

杨归夷把他扯到一个碧水潭边,但见好一汪绿水,泉水清澈,宽阔怕不有三亩方圆,周围草木茂盛,风景极其殊丽。

小桃子兴冲冲地拉着他过来钓鱼,叶青乐得在此歇息,反正有人给他挂好了鱼食,就地一坐便可以打盹了。

贵霜风气如此,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程朱理学,百姓全家出游也并不罕见。

更何况今日是最后一天,过了今夜这城郊的游乐之所,就会全部化为耕田。

所以在四周,也有不少官宦、商贾人家出来游玩,只是他们到不了这里面而已。

如此一来,也保证了家眷安全,毕竟外面都有禁军看守。

汴河周围,清静安闲。

一片空旷的河岸空地上,用竹竿插地,紧挨着河水围了一圈布围子,只放出临河的一面以观风景,布围子里边丝竹管弦,隐隐传出歌乐之声,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此携妓游玩。

一群文士,拢发冠巾,聚坐而谈。

说的无非是近来建康的各种奇闻,说来说去还是落到了奸党碑上。

都是名动一时的风流人物,没想到被冯泉和叶青打为奸党,刻碑立在皇城,凡是官员上朝都能看得到。

此举引起了士林的口诛笔伐,各种诗词铺天盖地而来,都是为“旧党”鸣不平。

一首诗吟完,周围的人哄然叫好,倒好像喝了酒一样,指点江山分外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