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直到这次侥幸考入南江书院,旧主放还他的身契,去官府为他登记身份文书时,问他姓,他才回忆起来,他本姓赵。

虽然他认为旧主在此过得很辛苦,担心对方会不适应,可是赵青墨本人却很珍惜书院里的生活,非常感激南江书院。

因为通过这一个月的了解,他很清楚的意识到,南江书院不仅给了他重获自由身的机会,还给他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光明前程。

第三十六章 当皇上好

将那几万斤红薯送出去后, 陈凤琪认为事情就算是已告一段落,虽然她这边付出不少,可是有了各级官府给的那些赏赐,有形的、无形的, 都算在一起, 倒也不算赔本。

没想到时隔一个多月后, 李府与南江书院,都再次迎来一批赏赐,陈凤琪为六品安人, 李成锋被赐从六品的礼部员外郞出身,嘉奖他们创办南江书院的教化劝学之功。

南江书院这边,不仅得到圣上亲笔提写的‘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玄隐先生也得了个很清贵的虚衔,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

再加上那些物质方面的丰厚赏赐, 处处都透着皇上的满意与欣慰,可见他们此前折腾的那一场红薯采收大会, 有多么的合乎圣意。

虽然这其中肯定也有皇上借此机会, 向天下人展示,他有多么重视可以令百姓免受饥荒的高产作物, 以及正在发展寒门教育的玄隐先生, 从而达到拢络天下人心的目的。

可是对于陈凤琪与南江书院而言,皇上大张旗鼓的这般封赏他们,确实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能得到来自最上层的肯定与支持, 南江书院中的秘密,也就不用再像过去般半遮半掩。

送走前来送赏的官员与内侍后,陈凤琪笑着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