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面也更是远远比不上现代学校的,这里没有自来水,没个书童照应的话,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在打水上面,冬天还要自己烧水,当然了,书院里会买柴,但用的学生都要额外出一笔炭火费的,走读的学生会少些,但住在书院里的书生肯定要多一半来的。
衣服要补,食物要煮要热,住呢,冬天冷的时候,还得花钱买炭用,出门又要花钱。
若是村里家底不丰的学生,的确捉襟见肘的。
另外呢,就是笔墨花费了,都是钱。
而穷书生为了省钱,要么少用,或者用差点的纸,这也能省。
但若是家里穷,还要另外补贴生活费的人,会怎么做呢,去外面抄书赚润笔费是一种方式,也是很多书生的赚钱途径。
可是,让人见了难免也心酸。
因为他们比起同窗,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生活方面,以及省钱,或是赚钱方面,这样的人,哪怕考上去了,的确是励志的,可是,忆起来的时候,确实吃了太多的苦。
邓智林是明白这一切的,纵然古今读书环境有差异,可是本质是一样的,他见了都心酸。
索性家底是有的,不管如何,他是绝不舍得关开涵吃这份苦的。
甚至还要叮嘱他,道:小五啊,以后是同窗了,若是有家境不好的孩子,你略分他们一点糕点,别太显眼弄的像施舍,照顾一下别人的生活和自尊心。
关开涵道:我明白。
除了个别的异类,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好的,别人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善意,都能温暖别人的心。
这一点,也是他要关开涵去学会感受的,与人多接触,才能触及到各种各样的灵魂。
对于富贵人家的孩子,也别露怯,邓智林道:不可卑躬屈膝,让人看轻!就算真得罪了人,以后没官可做,咱就做个清流人家,爹给你开个书院。
关开涵笑了,道:嗯。
这个时代虽没有像宋朝那样变态,文远在武之上,然而文人的份量也不轻,也就是说,你是文人,当然可以不择手段往上爬,向达官显贵献媚啊等等的这种人也多的是。然而,若是不肯卑躬屈膝的,像李白那种人,哪怕就算没有李白的文采风流,谁也不会闲的没事的记恨着文人去迫害。顶多是不给你官做,不给你在官场上的路子走。
迫害根本不可能,除非你自己有把柄。否则,哪怕看在你的同乡,你的同窗,你的师者一群人的颜面上,也不会做的太过,就是说你哪怕写了文章把人骂的要死要活了,也不会真的弄死你,哪怕有这个能量。
这个忌惮其实来自于对文人的重视,来自于士林阶层的重视。
就是得罪文人,别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