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到安县

王伊的红楼之旅 昭宸 2222 字 2024-01-03

这话倒和陈师爷的话一样,王伊心想。

他边分神想着,边听老夫人继续道:“另外还有一事,那就是我们县里有一座女子学。那女子学办了近三十年,每月都会从县里公账支出一些钱粮。请大人多多关照。”

王伊听过这话,心底讶异。

当世的确有读书识字的女子,但大多都是家境富裕,家人请闺塾师上门教学。而此时,老夫人说有女子学,显然指的是和男子一般的私塾。穷乡僻壤之处,竟然还有这等开放的风气?

王伊感到意外,却也欢喜。前人已经栽过树,他再有所行动,也就方便许多。

因此王伊承诺,说自己一定会办到。

老夫人含笑,问过他几句话,便让陈师爷带他去交接事务。

边走着,王伊问起女子学的情况。

陈师爷犹豫半晌,还是说道:“其实称‘女子学’也都是好听的说法了。那女子学名义说是学堂,但教导的女子也不过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孤女或穷苦人家的女儿,进学也只是为了蹭一口饭吃。小人自己也随着徐大人去瞧过一眼,教的是《列女传》《女四书》之类的东西,办的并不好。”

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王伊听过后,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县里还要每月拨钱粮给女子学呢?”

“说来话长。这事还是徐大人的一点私心”,陈师爷叹气道,“徐大人一生无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那女子跟徐大人性情相似,热情,要强,从不承认女子比男子弱。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她便和丈夫一起办了个女子学,教女子读诗书礼易,也教女子做科举文章。她认为,只要女子能做出比男子更好的科举文章,就能证明女子并不弱于男子。”

也是个志气高的人,王伊心想。

“但徐大人觉得荒谬,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在胡闹”,陈师爷顿了顿,补充说,“徐大人并非瞧不起女子。毕竟,如果真的轻视女子,他也不会教自己的女儿读书识字,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只是他觉得,安县穷乡僻壤,女子就算读书识字也换不来一口饭。所以,与此把时间浪费在文章上,不如多练女工和厨艺,至少能补贴家用,日后也能嫁个好人家。”

也有道理。

王伊点头,听他继续说。

陈师爷叹气道:“父女俩都是倔强的人,谁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于是女儿和女婿一起办女子学,徐大人便有意打击。女儿和女婿为办学的钱披星戴月,一日冒雨赶路,遇上泥石流,早早地去了。徐大人心底愧疚,虽然仍不认同女子学,但还是同意从县里拨款。于是这女子学即便没什么用,但一办就是三十年。”

有悲哀之感,王伊心底给女子徐氏上了一柱心香。

陈师爷见王伊不说话,缓缓道:“虽然徐姑娘志气感人。但小人以为,这女子学不办也罢,实在没什么作用。任它自生自灭,也可以为县里省去一份用度”。

王伊摇摇头:“此事先按下不提,后几日,我先去女子学里看过,尔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陈师爷行礼称是。

二人正说着话,点墨从外边儿找了过来。

他进门,先是向王伊行礼,道:“伊大爷”。

随后,点墨的眼神落在陈师爷的身上。他一脸惊讶,真诚道:“呀!您看起来很是年轻”。

如果是旁人,或许陈师爷还会以为这人在讥讽他。但点墨生得一副天真老实的模样,语气里也没有嘲讽的意思。于是陈师爷便觉得,点墨的确是觉得自己显得年轻。

心底有几分感动,陈师爷正欲回话。但话还没出口,就听点墨笑道:“旁人都说您六七十来岁,我瞧着最多四十岁。”

陈师爷一怔。半晌反应过来,试探一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点墨笑答:“您和伊大爷一起商量交接的事。不是徐知县,还能是谁?”

如果拿徐老的年龄来比,陈师爷的确是“显得”年轻。

王伊没忍住,哈哈大笑。

然后主仆二人都被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