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闺名

王伊的红楼之旅 昭宸 1611 字 2022-09-03

王伊欢喜地答应了。

等到第一次雅会当日,王伊早早去了。结果还有比他更早的,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秋爽斋等候,正和秋爽斋的主人探春闲聊。王伊上前,六人依次见礼。不一会儿,宝玉、李纨也到了。

王伊发现集会的人总共就八个,除自己外都是贾府内的人,戏谑道:“你们贾府雅会,怎么想起把我给捎带上了?”

探春笑道:“这可是伊表兄想岔了。既然是“雅会”,何必限制于“贾府”?凡是爱诗之人,我都想邀请。可惜我见的人少,只能邀请身边的几位罢了。”

黛玉听过,忽的一笑。

宝玉问道:“林妹妹,你笑什么呢?”

黛玉道:“三妹妹这番话,倒叫我想起一个故典”。

众人笑问:“什么故典?”

黛玉笑道:“说是宋朝有位文人叫王安石。这位文人诗文兼擅,在文章上无事不通,可惜的是不擅于待人接物。一日请客吃饭,他看着时辰都到了,还有一大半客人没来。心里着急,念叨着:‘该来的客人怎么还没来?’其他人听过,没有细想,只当他是发牢骚。唯独座下有位司马光,他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来了的人,其实都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起身离席,拂袖而去。听三妹妹一席话,我们不就是那‘不该来’的人吗?”

探春听过,闹了个大红脸:“就你促狭!寻着我一点错处就不放了,还编故典来笑话我。该打,该打!”说罢上前去追林黛玉,追得林黛玉往薛宝钗身后躲。

众人都笑。

薛宝钗打圆场,说先讨论结社的事。探春这才放过林黛玉,和众人一起商量。先是李纨自荐掌坛,负责管理诗社的集会。之后林黛玉提出每个人取个雅号,众人纷纷响应。

贾府内众人相互熟悉,确定雅号也快,一盏茶的时间不到就确定了,分别为:贾宝玉“怡红公子”,李纨“稻香老农”,薛宝钗“蘅芜君”,林黛玉“潇湘妃子”,贾探春“蕉下客”,迎春“菱洲”,惜春“藕榭”。

唯独王伊,除了宝玉和他有所接触之外,其他人都不熟悉王伊的性格,也不知道该给他个什么号。

宝玉打趣说:“我看宝姐姐给我的‘富贵闲人’就很合适”。

薛宝钗笑他:“你是整日闲散,所以称‘闲人’合适。伊哥儿勤奋好学,力求上进,哪里叫‘闲人’?”

宝玉摇头晃脑,促狭道:“此‘闲人’非彼‘闲人’。我是‘闲散’的‘闲’,而伊表兄是‘心闲’。再忙也有一份‘闲心’,能做许多‘闲事’”。

众人都以为宝玉是夸王伊别有闲趣,纷纷认同。

唯独王伊知道,这小子趁机报复,拿自己管了秦钟的、他的闲事打趣,于是果断拒绝这一雅号,给自己拟了个“方外散人”。

众人听过,意见不一。黛玉、惜春称赞极好,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不置可否,李纨、宝钗则认为不好。

但无论其他人怎么看,王伊自己是喜欢的,再加上没有其他更好的选项,最终还是定了“方外散人”的雅号。

作者有话要说:1、女子的名(闺名)在古代真是很重要,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婚礼里有“问名”一个环节,就是结婚(或者说相亲?)男女双方互通姓名。

2、(1)是《红楼梦》里贾探春邀请贾宝玉的文章片段,改了一下邀请的对象,其他没变。这一篇强烈推荐!写得很好,可以显示出探春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