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南曼接过信看地址就知道是家里来的。

但她没急着拆,反而问道:“你去收发室了?”

新学期a大成立「收发室」,目的是方便全校师生的通信和订阅杂志报刊。

“我刚才开完会直接写了封信把毛线票寄回家去了。”

刚才刘师姐过来告诉她要去开新论文课题研讨会时,她就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没法再给父亲织毛裤,开会时听到童教授定的课题范围,她放弃最后一丝侥幸,很干脆地当场写了一封简单的家书寄出去。

坏了一年多的邮筒也终于又能用了,借着弄收发室的事情学校总算想起来让邮局的人来把邮筒重新弄好,a大师生总算结束了寄一封信要跑好几条街去邮局的悲催生涯。

钱秋寄完信,习惯性地就想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来信,却不想看到了南曼的信,干脆就给她带回来了。

说实话这时候的信件丢失相当严重,收发室只管存放却不怎么管取信人的身份核查,只要报上名字就可以把信拿走。

南曼这封信的信封是南和平写的,可几张信纸却是三个不同的笔迹,准确来说这应该算是三封信。

一封是父母的家书,无外乎嘘寒问暖和叮咛嘱咐。

一封是南二叔让南燕代笔,这是来跟她报喜和表达感激,家里的南瓜大丰收不但替自己家解决了好几个月粮食问题,同时拿去卖了一点换了十几块钱,然后又跟同村人以十斤南瓜换一斤粮食的交换方式换了几百斤粮食。

总之一句话,家里今年又不缺粮了,最后是简单说了点南川参加工作很受厂里重视,再次又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云云。

最后一封是张喜来大队长写的,信的内容没有南二叔那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琐碎,但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最为详细。

除了把上面过来考察奋斗大队的事大致说了一些,同时也透露出因着这次化肥使用效果显著,现在整个公社的化肥票一票难求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