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一见喜+番外 半吐云 834 字 2023-09-12

“哎哟,人老了可怜,老年痴呆半身不遂。”有人道。

“养儿防老有个屁用,她现在躺医院还不是因为儿子舍不得她的退休金?”又有人八卦。

“熬到九十岁就能报销九成费用,有些地方你熬到九十五医疗费用全免呢。”还有人谈到更现实的问题。

王砚砚坐在老太太床头,希望她能清醒过来回答自己的问题:你知不知道贺绚是怎么死的?她遗体怎么埋在严家几十年才被发现?这是严华都没搞明白的问题,因为六姑婆王洛英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四叔婆的眼神又混沌起来,“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产……”敢情她脑子不清楚时就化身为王砚砚不熟悉的当代史丛书语音播报。

王砚砚头疼起来,陪了老太太两个多钟头,已经听她念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四叔婆的儿媳妇才姗姗来迟,她皱起鼻子使劲嗅了嗅,隔壁床已经多嘴,“这小姑娘是你亲戚吧?真不错,都替老太太清理过了。”

感觉今天问不出什么来,王砚砚还是起身道别,离开病房前她看了眼四叔婆,老太太眼内闪烁着努力思索的光芒——她也在目送这个看起来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是谁的年轻姑娘。她们之间有近六十年的时间鸿沟,一个年轻时就挎着枪-匣子英姿勃发地清匪反霸,挥洒汗水和激情伴随着一穷二白的新社会步步艰难地走到今天。一个出生时赶上香港回归,从小吃穿不愁,此时满脑子想着赚黄鱼换钞票以及鉴定她人是弯是直。

老太太如果此刻清醒,得知自己和王砚砚的联系就是靠那条吊在严华手里的金条,不知会作何感想。她似乎也清醒了片刻,看着王砚砚的目光忽然射出犀利的杀气,“你是王崧之家的吧?告诉你男人,不要做昧良心的事。王洛英是个好人,是爱国华侨,是上了报的积极分子。”

很可惜,她的清醒又被喂到嘴边的粥给打断,王砚砚站在门口逗留了会儿,决定改天来碰碰运气。

走出医院坐回车内,王砚砚百感交集,时而想到人家说的“人老了可怜”,时而又觉得四叔婆身上有好多东西有待自己挖掘,不仅仅为了钞票,还为了传递一股精气神似的。

她还想,如果自己也老到全身不遂、胡言乱语的地步,她会念什么呢?她能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什么?可她很快清醒,觉得这不是自己一个大专生有资格考虑的,毕竟这年头,她失业被前东家称为“裁员”或“优化”,985毕业的大厂员工才有资格被称为“毕业”。没资格毕业的人,有资格考虑那些稍微厚重的东西吗?更多的人,连“裁员”、“优化”都混不上,只是默默隐入尘烟,发不出声音。

出师不利,但好歹也要记上一笔,王砚砚咬着笔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翻过她那难看的大字时,忽然发现封皮内侧有一行自己忽略的娟秀小字,是严珑看过后留下的:砚砚,你的功课做得很充实,加油!

笔从唇间掉落,王砚砚发起呆。她的思绪飘到小学五年级时,她难得的因为课业成绩被老师表扬:一篇她记不清题目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全班朗读,还让严珑用漂亮的字重新誊抄贴在校园内的展示墙。她想起严珑在放学后趴课桌上一字一字认真地抄写,自己则百无聊赖地坐在桌上甩着腿瞧她。看得久了点,严珑抬头露出酒窝笑,“砚砚,你的作文写得真好,加油!”王砚砚听出她听出由衷的高兴,那是严珑很少见的、大大的开心。

“搞得跟小学生一样。”王砚砚端详数秒后轻嗤,捡起笔开始写今天的造访记录,写到“王崧之”时笔锋一顿,她觉得这事得回家问问父母。

她打开手机给严珑发语音,“看到你女儿没?看完了赶紧回来,我今天为了老太太一句话给她换尿不湿还擦身喂水,伺候了两个多小时,结果贺绚的事一点没问出来,倒要挖到我自家的黑历史。你说我们老了要是这样,玲娜贝儿来给我们换尿不湿吗?”

严珑这几年极少发朋友圈,去年唯一发过的一条还是转载的玲娜贝儿,加上一句难得的心声吐露,“妈妈爱你哟。”如今这条朋友圈消息已经消失在横杠之下,却始终留在王砚砚心里。她搞不明白那种尖耳朵粉猴脸大肚皮的玩意儿怎么能让严珑当妈?再联想到严珑可能要和某个铁蹄合当这玩意儿的妈,王砚砚就为严珑的审美而堵心。

而严珑没回答王砚砚的问题,只是发来一张浅紫色的猴脸星黛露,问她,“可爱吗?”

王砚砚一时无语,盯着星黛露的紫圈粉底长耳朵露出姨母笑:“这还用问?”紫色也是她的必杀色,加上那长长的小睫毛和白皙的脸蛋,活脱脱一个小严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