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随笔中有记载一些对于当朝的批判与警戒,却不怎么见具体的政令。

而家书之中则更是琐碎平常。

从衣食住行到风土人情,残损的文字上依稀能够

窥见千年以前的汉魏风流,也能看到那名满天下一时的博识多闻,自巴蜀到岭南,乃至于辽东塞外,世人几乎第一次知道,那时候中原竟与岭南有着稳定的贸易往来。

而这些来自于不同人的书信中,几乎都反复提及过荀晏的病,荀攸甚至有过几句入蜀得良药的语句留下。

“昭侯可能当时确实患病了,而且患病时间较长,这也能解释他刻碑文字虚浮了,可能他当时的病已经比较严重了,”研究员解释道,“战争对身体的磨损很大,他自少年时从军,留下暗伤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可惜了……”

自数座大墓的挖掘,文书的修复之后,这场轰轰烈烈的考古项目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所有人都有些说不出来的遗憾。

史书所记载,昭武侯荀晏病逝于雒阳,虽未说他葬在哪儿,但极有可能是在洛阳附近,但在看到荀安的衣冠冢之后,诸人仍是抱着一丝希望,说不定这儿还有昭侯的墓呢?可惜他们并没有发现。

“荀氏墓群对于汉魏薄葬风俗,生活习俗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研究意义,是近几十年来极其巨大的考古发现,”老张说道,“但我们确实留下了一些遗憾……”

遗憾什么呢?

魏初尚文,几座魏朝大墓都出土了大量书籍残骸,而荀氏群墓中,外围的几座后人之墓中都可以找到有书籍陪葬的迹象,但在这几座关键的墓葬之中却没有多少陪葬书籍。

是全留给了后人?又或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