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崽长开得快,从只能软乎乎依着敏若撒娇,到在小院里跃跃欲试要勾花扑蝶,也不过是月余的功夫。
这期间准噶尔部来信,静彤很知趣地在康熙的暗示下提出了准噶尔部如今不算安稳,希望能将儿子送回大清,请由额娘代为照顾抚养。
康熙自然无不允,命理藩院点出人,又从御前拨出亲信来,带着保母、乳母,又是一队人浩浩荡荡地去边境迎接准噶尔部的小王子。
静彤信中言幼儿体弱,自己命轻福薄,不敢擅为其取名,请皇父为幼子赐名,以积福寿。
康熙欣然挥笔,从皇孙们的次序给了那孩子一个“弘”字,取名为恪,弘恪,并有小名阿日斯兰,乃是雄狮之意。
恪表谨慎恭敬,蒙语的小名是雄狮,一头能够征服准噶尔部,又对大清忠心耿耿的雄狮。
去信静彤之后,康熙命人将锦妃接到了畅春园中来。
听闻小孙儿即将来到,康熙又说弘恪六岁之前随她居住、由她抚养,六岁之后再搬入阿哥所,与舅舅们作伴,锦妃只当康熙是看重静彤因而看重孙儿,并不在意。
她如今全然欢喜于能有数年和女儿的骨肉亲近的时光,又有些不知所措,再三纠结之后,来向敏若讨教应该怎么给男孩儿布置房屋。
敏若笑着按照自己的经验给锦妃做了参考,送走锦妃后,看着静彤的书信,敏若再度陷入了沉默。
信上,静彤请求敏若给她的女儿取个名字。
据她所说,两个孩子女儿居长。
思虑再三,敏若提笔在纸上落下卓朗二字,又想了想,将那朗字划掉,改为“琅”字,美玉良才之琅,寓意也好,却没有代表明亮的朗那样惹眼,作为女孩名也不算十分特殊。
至少康熙知道她给孩子们取名的习惯,向来是不喜欢将贞柔端淑一类的字往女孩身上套的,用这样寓意较高的字也比较正常。
卓是卓尔不凡的卓,有高明、不平凡之意,但蒙古音译女孩名里带卓的也不是没有,因而也不算太显眼。
卓琅。
希望这个孩子,不要辜负她母亲对她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