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康熙长长叹息一声,神色黯然道:“坐吧,这件事要仔细商议。”
三人在御书房商议了许久,京城里风声谣言四起。
先是九阿哥凑齐了十万两银子,送到了户部。接着,其他官员见机不对,纷纷凑钱还了上去。
京城一时间,当铺生意好得出奇。
各地会馆尤为热闹,因为有传言,朝廷要重新甄选盐商。
消息传得飞快,欠了盐税的盐商们,开始有了动作。
接着,两淮的急信飞到了康熙的御案上,两淮盐大涨价,百姓吃不起盐。
甚至扬州等地,百姓就是拿到银子都买不到盐,卖盐的铺子关张大吉,说是盐缺货,已经售罄。
真正民怨沸腾。
康熙却压着折子没有反应,科举结束了,照着以前的规矩开始阅卷。
阅卷之后,康熙却压着成绩,迟迟没有张榜。
考生们惶惶不安,朝臣们坐不住了,在朝会上各种争吵。互相参揍的折子乱飞,差点没打成一团。
他们闹得太起劲,好些人都没察觉,齐佑与李光地两人,已经好些日子都不见踪影。
第九十四章
淮北灵兴盐场。
看守盐仓大门的杜德年, 已经在这里做了近二十年。虽然已经入春,海边风大寒冷,他还是捧着个红铜手炉,肿泡眼半睁着, 打了个哈欠。
望着天边坠下去的夕阳, 嘬了嘬牙花子, 喃喃道:“这一天又过去喽, 明儿个,眼见又是个好天气。”
底下的小喽啰柱子在远处站了会, 眼神微闪, 猫着腰奔过来。到了杜德年面前,点头哈腰叫了爷。
柱子从怀里掏出个坛子与包笋干奉上前,脸上堆满了笑,巴结着道:“爷,这是我娘做的米酒与笋干, 特意送来孝敬您。我娘手艺可好了, 晚上天气冷,笋干过酒, 香得很,吃了正好暖和。”
杜德年常年吹了海风的脸, 加上盐场盐分大,原本就黑红似关公。此刻,他听到柱子的巴结孝敬, 并没感到高兴,而是沉下来, 比阎王爷还要凶恶几分。
柱子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脸上讨好的笑一下僵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