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太子眼神微变,在李光地与身上扫过,心思微转,脚动了动,又停下了,留在了原地静观其变。

直郡王等人,吃惊地看着齐佑与李光地,一时忘了说话。

八贝勒垂下眼皮,掩去了眼眸中的寒意与焦急。

康熙目光如剑盯着齐佑,脑子转了无数个念头。片刻后,他抬起手,斥退其他人,独独留下了李光地与齐佑两人。

屋内只剩下三人后,康熙终于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两人面前,冷冷地道:“老七,李光地,你们究竟是何意思?”

齐佑平静地说道:“汗阿玛,盐税拖欠太久了,李大人说得没错,这个巨大的窟窿必须堵上。盐商叫着亏本,百姓吃不起盐,朝廷收不上来税,私盐泛滥。这中间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康熙愣了下,想到先前齐佑问会馆盐价的问题,中间那些千丝万缕的牵扯…

越想越心惊,康熙脸拉了下来,冷声道:“老七,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

齐佑抬眼,神色肃然道:“汗阿玛,官员为何贪腐,俸禄只是其中的一环。好似贪腐的官员,汗阿玛也没严加惩治,他们并不太害怕。关于盐税这一块,已经臭不可闻。对于百姓来说,如同刮骨疗伤,别说骨头,连血肉都一并刮了。盐税只是其中一部分,结果如何,事实已经证明。”

齐佑的没有说得那么明白,已经给康熙留足了面子。

康熙却心知肚明,脸色渐渐难看起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康熙作为帝王,岂能不懂。

齐佑话,直指康熙最看重的江山社稷。

如若康熙再纵容下去,哪怕能一时太平,也维持不了多久。民心不算什么,民怨却不能忽视。

盐业的腐败,只是其中的一环。康熙左右手倒腾的东西,比如纵容亲信贪污。上贡来的钱财,他自己并没有花多少,大多拿去了维持他的统治。

他没有看到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底下千千万如蝼蚁般的百姓。

是他们生产出粮食,织造出衣衫布料,创造出钱财,托起了他的江山。

也许康熙看见了,高高在上太久,他已经忽略了。

没人敢指出来,他的江山,其实并不牢固。如果别人说,康熙只会认为他居心不良,只为了与他争权夺利。

齐佑不一样,他没有派系,几乎不在京城。他的所作所为,没一样是为了他自己,乃是真正为了黎民百姓。

如今齐佑说,康熙这样不对,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他的话,并非杞人忧天。

康熙登基这几十年以来,大清上下陆陆续续,已经发生了十几起反清的暴动。

若非老百姓已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们绝对不敢,也没有本事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