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腿没关系,前后朱高炽,后有咸丰。
腿疾不可怕,蠢才可怕。
康熙不蠢,做皇帝的都想长命百岁,江山永固。
但他们内心深处,看得比谁都看得清楚,朝代更迭乃是必然。
蒙古铁骑势不可挡,百年的光景都未到,元朝就被推翻。大明起初同样足够强大,最后满人照样入了关,取代了他们。
所谓的万世江山,不过是三代而衰,还是五代罢了。
齐佑坚信,他会强大到,康熙不得不选择他。
大阿哥一路倒着苦水,说着京城的无聊,以及与兄弟们之间的那些事情。
当然,大阿哥没有明着抱怨,只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浓浓的不满。
旗人不重嫡庶,皇家更不讲这些。大阿哥始终认为,他是长,而且自认为很厉害,无论是骑马打仗,还是领旨办差,都不输给太子。
对于没能去西疆的事情,大阿哥始终耿耿于怀,愤愤地道:“顾八代真是,你当年提出了那么好的想法,他在西疆多年,一点进展都没有。唉,如今策妄阿拉布坦的势力越来越大,噶尔丹死后,就剩下他一家独大。起初对大清还表面上恭敬,如今愈发不当回事了。照这样下去,大清迟早得与他打起来。”
齐佑眉头微皱了皱,暗暗叹了口气。
西疆那边,他实在是没有功夫去管。最初的构想是,在当地办学种地,促进各部落在文化上的大融合。
再好的政策,执行力很重要,这也是齐佑一直亲力亲为的原因。
就拿顺义以及五常那边来说,办学堂的事情并不鲜见。各地的书院,景山的官学,都在教人读书。
这些学堂都是为了教他们写八股文,考科举为主,与顺义的学堂完全是两码事。
至于北地开荒,若是最初没有齐佑顶着,让其他的人去管的话,估计那边还是一片荒凉。
先不提开始的时候,开荒会牺牲多少百姓。水稻红薯洋芋,他们也会照着命令去种。能种成什么样,齐佑用脚指头都想得到。
齐佑蹚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后面的人,照着他的方法继续做下去,大致都不会太差。
大阿哥心中淤积了太多的情绪,并不需要齐佑回应,自个儿一路絮絮叨叨,直说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