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的眼尖,见到齐佑前来,赶紧迎了出来见礼,右手臂的袖子空荡荡垂下,随着动作晃动。
齐佑经常来,与他们也熟悉了,笑着颔首回礼,往学堂里面走去。
道两旁的五角枫,树叶已经逐渐泛黄,风吹过,树木沙沙,有落叶掉落,在眼前飞舞。
不知哪间学堂,传来童子们稚气的读书声,还有小姑娘清脆的说话声。
齐佑站在那里静静聆听,伸出手去,接住了五星形状的红叶,眼角溅开笑意,加上些许的惆怅。
在尚书房上学的时光,好似就在昨天,一去却已经年。
康熙来了信,他必须要回京了。
此生,不知还能否回来。
齐佑将红得似血的叶子仔细抹干净,掏出荷包,与早已陈旧的竹哨放在了一起。
作者有话说:
看到小天使的留言,您说得对,关于女人种地的问题,谢谢您的指正,我当时想到的是整体,少写了一句。
旗人占比不大,主要是汉人问题,因为汉人裹小脚的多。不仅仅是大家闺秀裹,除了客家女等,普通百姓也裹,无法胜任地里太重的劳作。
第八十二章
齐佑做好妥善安排之后, 启程回了京城。
这几年间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他又太忙忙碌,上一次回京还是在四年前。
一路走来,除了萧索的冬日景象, 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齐佑想到前世, 别说四年, 就是一年两年, 周围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要不是有高楼平地而起,要不就是道路更加平坦宽敞。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 大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 都实在是太落后了。
到京城之时,按照规矩先要前去拜见康熙。齐佑算着路程,打算在顺义住上一晚,洗漱修整之后,再回宫去。
谁知过了山海关, 大阿哥已早早等在那里。
齐佑听到得高前来禀报, 赶紧掀开车帘朝外看去。官道上,裹得严严实实的大阿哥站在寒风中, 袖着手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他诧异了下,赶紧下了马车, 上前请安,顺便打量着大阿哥。
不过几年未见,兴许是大阿哥蓄了短须, 又兴许是太冷,他比上次看上去见到时, 足足老了十岁不止。
大阿哥同样上下打量着齐佑, 看着面前立着眉眼温和清隽, 穿着厚厚旧常袍,仍然看得出身形清瘦的高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