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几人,他们不是不聪明,学习功课样样拔尖,提出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只康熙还是感到不大舒服。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们只想着怎样反驳对方,却没人拿出具体的措施。
康熙顿觉意兴阑珊,没心情再讨论此事,干脆道:“先到这里吧,梁九功,传膳。”
几兄弟都知道康熙不高兴了,连最活泼的十四都不敢再做声。
食不言寝不语,父子们照着规矩,吃了一顿没滋没味的饭。
饭后几人告退,康熙背着手,在廊檐下走动着消食。
京城秋季的夜里,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天际的弯月,洒下清冷的月光。
康熙站在那里,定定眺望。
北地的秋,该已经起霜,甚至得穿棉袄了吧。
康熙脑中浮现过几个儿子穿着缂丝衣袍,围坐在东暖阁的情形。再想起北地的荒凉,齐佑总是一身旧衫,辛苦操劳,心中难得掠过一丝愧疚。
齐佑收到康熙的来信,差点儿没惊出一身冷汗。
果然,康熙准备给他送人来。齐佑无语腹诽,他真不需要康熙的这份关怀,真是一点用都没有,纯粹添乱。
算了下日子,估计康熙应该收到他的信了。他不知道结果如何,急也无用,只能暂时等待消息。
康熙再次送来的信走了急递,约莫十天左右就到了齐佑手上,信中将他骂了一通。
康熙当然没提前给齐佑开府的银子田庄,好在的是,骂归骂,没强行令他成亲,还很大方给了他两千两银子。
齐佑清楚康熙,康熙也清楚他。他拿到银子不可能是为了自己享乐,或者拿去做别的事情。
就这么个偏僻的地方,他能干嘛呀!
两千两银子也不顶数,齐佑开始折腾开源的问题。
比如先前他想到的黑木耳。
如今人工种植的黑木耳,深究起来还是纯粹野生,只是将木耳的生长地,弄得离自己家近些而已。
大规模的种植,得要靠科学技术,先不提菌丝的改进,大棚以及温控这两样就是一大技术难题。
齐佑也不急,野生的有野生好处,至少卖给内务府时,他可以心安理得要大价钱。
另外一方面,齐佑打算让百姓自个儿去琢磨研究。反正种好了,赚来的钱都是属于他们自己,不愁他们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