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这边不愁地,修屋还算快,学堂在第二年就建了起来,远比顺义还要宽敞。

先生就没那么容易找了,在学堂建好之后第三年才陆陆续续赶到。齐佑也不急,这边学生不多,语言也不通,正好这几年先让他们识字学语言。

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番薯地里施肥之后,获得了丰收。次年小麦种植的产量,差不多与顺义齐平。

这对齐佑来说是天大的喜讯,百姓们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成天都干劲十足。

康熙更是龙心大悦,也不骂齐佑成日变着花样送货物回京,从他兜里掏银子了。

忧愁的是,水稻仍然需要继续攻坚,亩产只有顺义的五成。

第二年齐佑换了地种洋芋,还是遇到了欠收,只有第一年产量的九成左右。

而且洋芋还遇到储存难的问题,地窖窖藏的洋芋,到了春季时,至少得坏掉近两成。

只拿来吃的话,齐佑就不担心,收回来的洋芋早早就可以吃完。要拿来做种的洋芋,必须存到次年地化冻,齐佑就无能为力,只能提前多存一些。

坏掉的部分,加上欠收,齐佑算了一下,实在是不划算,只能减少种植面积,继续改善品种。

同时,齐佑还派狼覃军,到京城去拉洋芋种子来换着种。

换来的洋芋种下去,果然收成好了一点。两地隔得实在太远,路上运来损耗太大,齐佑没别的办法,眼下只能靠着不计成本的方法来育种。

不知不觉中,齐佑已经在北地呆了近八年。

这几年弹指一挥间,齐佑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风范,不理外间世事,只一头扎进北地的建设中。

夜里下了一场雨,转瞬就是秋。齐佑早上起来,得高在床榻边放上了厚夹衫,他拿着穿起来,问道:“萨布素已经到了?”

得高笑着答道:“将军天刚蒙蒙亮时就到了,说是今儿个要亲自迎您去新城。”

齐佑失笑,说道:“不过与以前顺义那般大小的县城,亏他这般激动。”

得高手下不停整理着被褥,答道:“哪怕比顺义小,也稀奇得很。不瞒七阿哥,今天是无常城首次开市,奴才也想去看热闹。想当时我们来到这里,到处都是杂草荆棘,谁能料得到,不过几年,凭空拔起了一座城,学堂铺子,什么都不缺!”

建城是顺势而为。

半军屯半农开垦荒地,水稻洋芋收成一般般,但小麦与番薯收成却很好,朝廷已经逐渐开始收取赋税。

百姓手上有了结余,自发形成了集市。像是蒙古各部落,前来卖肉卖奶,换取粮食回去。

朝廷见到这边的百姓日子好过了起来,果然不肯再赈济。在齐佑的建议下,开辟了一道商道,根据各种不同的货物收取关卡税。

像是民生必须的货物,则免征收税,保证百姓能买得起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