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萨布素犹豫了一下,没提康熙对福全的怒火与责备,说了当年雅萨克之战的辛苦,“能打成这样,朝廷也尽力了,尽管噶尔丹逃走,也不算是战败。”

齐佑慢慢收着塌上的纸,头也不抬说道:“雅萨克之战后,放走罗煞兵,还允许他们带武器离开。这是放豺狼归山,大错特错。”

萨布素不禁脸一热。

当时他没想太多,后来他一琢磨,后悔不迭。他们不应当轻易放罗煞兵走,还让他们带走武器。

虽说命令不是他亲自所下,彭春是朝廷来的兵,他没拦着,也有一定的责任。

齐佑知道萨布素所想,他是边军,彭春乃是朝廷来的官。

双方没有隶属关系,一个是地头蛇,一个是过江龙,私下里说不定还暗暗较劲。

这就是如今朝廷上下最大的问题所在,没人肯出头担事。有了好处,一窝蜂上前抢功劳,出了事情,一窝蜂推出替死鬼。

能主动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差使当得好,这已经是难得的积极上进好官。

在齐佑看来,这次朝廷准备得太过复杂,到处调兵,比如科尔沁等蒙古部落,却考虑得不够周全。到最后仗打完,有些远的部落都没能赶到。

康熙将五万多的兵力,分成左右两路,希望左右夹击攻打噶尔丹,保证万无一失。

先前齐佑摆着的纸,是他在战后复盘,认为康熙的指挥有很大错误。

如果齐佑去打,会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一起,以超出噶尔丹两倍多的兵力,直接碾压过去。

康熙小看了噶尔丹,又高看了噶尔丹。

齐佑这边防住了罗刹国,他们没能给噶尔丹提供武器,出兵帮他。

噶尔丹一路打来,补给跟不上,康熙完全可以用大清的武器优势,直接轰炸过去,跟他正面对上。

噶尔丹不是没给他们调整的机会,他表面认了错。照着他的性格,绝不会轻易低头,是硬抗不过如此,大清这边却没有反应。

康熙才该负最大的责任,而不是仓促迎战的福全。

兄弟手足,父子情份齐佑想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