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齐佑种下去的小麦, 收成惨淡, 差点连种子都没收回来。
齐佑没沮丧,他知道以前开“北大荒”时,情形与他差不多。
本来满怀期盼的百姓,看到这个收成也挺受打击。教他们开荒种地的披甲人见状,却不当一回事。
他们以前刚开出来的地, 比如今还要惨, 等到第二年收成就上去了。
加上地里的萝卜白菜等收长势良好,已经收割了一茬, 地里的还长得郁郁葱葱,等到入冬时会再收一波。
到时候存进打好的地窖里, 拿来腌酸菜等,冬天能吃上好一段时日。
他们再见到齐佑派人去张家口拉欠他的粮食了,手有余粮, 心里不慌。
收成不好,累归累, 日子太平没有战乱流离之苦, 大家过得还挺乐呵, 干劲十足。
齐佑没有告诉他们,去张家口扑了个空,拉平仓里的粮食,已经见底。
他们马上要面临缺粮饿肚子之苦。
先前李光地前去张家口巡查,最后只查到宣化府止,将涉案的官员捋了一通。
其他地方也开始查常平仓,该抄家的抄家,该罢官的罢官。大清上下,算是勉强整顿了一次吏治。
贪腐的官员抄家了,银钱也不会收归户部国库,而是归入了内务府广储司,也就是康熙的私库。
内务府前去拆家的官员,自然赚得盆满钵满,最富裕的当然还是康熙。
常平仓的缺口却依然在,秋粮收进去,却被卡住了没还给齐佑。
因为噶尔丹打来了,朝廷准备与他干仗,兵未动,粮草先行。
漕粮运来没那么快,户部又穷,到处挖空心思找钱找粮,需要从就近调配粮食充当军需。张家口的粮食,当仁不让被当作军需征用了。
还有一点,因为全大清查常平仓的事情,都是因为齐佑而起。参揍他的折子,如雪片飞到了康熙面前。
比如参揍他私自调兵,在关外挖皇家龙脉等等。
康熙心里门清,参奏齐佑,是查常平仓之事引起。旨意是他下的,这些人不敢参揍他,就将矛头指向了齐佑,他当然不会搭理。
不过见到蠢人太多,康熙还是气得快吐血。尤其龙脉这事,除了觉罗氏宗室能说说,其他人不能。
关键这些折子,还真是平时离得很远的宗室所写。估计这个蠢货得了不少好处,然后不动脑就写了折子上来。
柳墙仍在,关外的百姓没能进关,挖龙脉这件事就很玄乎。
要说挖吧,关外这群披甲人挖了多少年了?这件事弹性很大,有点打康熙的脸,万万不能提到明面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