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张诚留在了顺义,领着一群孩子继续教学。徐日升与张松张柏,荷叶,林绣绣他们这几个小伙伴,跟着齐佑继续出关去勘绘。

庄子里如林大牛等约莫十几户人家,都死心塌地跟着他离开。

加上护卫,从上泗院弄来的耕牛,各种农具,种子,一行人浩浩荡荡,踏上了北上之路。

眼见快到张家口,齐佑仔细交代与叮嘱过桂和与得高,他们由护卫护送,拿着康熙的旨意,快马加鞭先赶去了常平仓。

齐佑与大部队跟在后面,不紧不慢继续前行。

第三天早上,齐佑他们刚启程不久,得高与桂和,带着两个护卫,连夜疾奔了回来。

得高上前,满脸的惊惶失措,急着说道:“七爷,常平仓,常平仓果然走水了!”

桂和紧跟着补充道:“管着仓库的陈老二与李大,两人一并被烧得遍体鳞伤,连着账本,如今死活还不得知。”

得高这时缓过了一口气,心有余悸抹了把脸:“七爷,幸好您有先见之明,火暂时扑灭了,粮食没损失多少。不过,我们的护卫太少,只怕看不住啊!七爷,接下来该怎么办?”

齐佑眼神闪过阵阵寒意,常平仓早就是大清的一大脓包。他埋的这根针,随便乱戳一个,就戳中了。

怎么办!

粮食肯定不能损失,这根针,齐佑同样要戳向高坐龙椅,使劲帝王心机手段的康熙!

第六十五章

张家口隶属宣化府万全县, 离京城不算远,与蒙古的贸易榷场也在此。因着地势原因,一直很繁荣热闹。

齐佑先前将银子交给户部的时候,说得模棱两可, 并没有点明要从张家口接受粜粮。

压根不用怀疑, 一旦与钱粮沾上边, 买进卖出的, 简直是滋生腐败最好的温床。

按照张家口的大小与繁荣,被划为大的县, 朝廷规定必须有不低于三万石的粮食储备。

这里面, 含着多笔算不清楚的账。比如粮食价钱不透明,丰年买粮,都靠当地官员的判断。

什么时候买,以什么价钱买,这里面的文章就多了。

粜粮出去, 粜给谁, 什么价钱,随随便便就能从中捞钱。

荒年赈灾, 究竟有没有开仓放粮,放了多少, 放的是什么粮,全靠他们的折子上报。

对于这些很难查清楚的烂账,当地的州府以及仓官不会那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