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齐佑忙告了罪,不慌不忙说道:“地里的玉米起了虫害,我实在是放心不下,与林大牛师傅想了个法子,用烟叶泡水驱虫,昨天方泡好。”

康熙惊讶不已,下意识问道:“这种法子可有用?”

齐佑笑着答道:“烟叶少了些,只喷洒了一小块地,还不能立竿见影。所幸,一大早喷洒的烟叶水,到了晚上再去看,害虫明显少了许多,只剩下了零星的几只。待找到更多的烟叶,泡得浓一些,应当都能除掉。”

康熙神色一喜,庄稼怕害虫,能找到除虫的办法,实在是值得庆贺之事。

刚想夸他,手捧到折子,康熙的心情瞬间郁闷了几分,说道:“林义诚上的折子,是你主使的吧?”

齐佑挠了挠头,狡黠一笑,说道:“我见林县令难得想做些事,就帮了他一些小忙而已。”

康熙没好气说道:“哼,小忙,林义诚的履历,我让户部拿来看过了,他能做出这些来,当年就不会只堪堪考中同进士而已。”

齐佑认真答道:“做多错多,官员有心做出一翻成绩的极少。林县令每个月三两左右的俸禄,要养家糊口,要人情往来。读书得花费大量的钱财,辛辛苦苦考中做官之后,若是要做清官,那点子俸禄就远远不够,还得自己贴补。读书,又有何用呢?”

齐佑没有直接点出上下贪腐的问题,康熙应当比谁都清楚。

否则,康熙不会允许朝臣官员,甚至宫里的太监都向户部借银子。这种做法,也是变相补偿官员俸禄过少带来的问题。

不成制度,只施恩补偿。而且总归是借,借了说不定有一天得还,哪有自己捞到荷包里的划算,贪腐照样严重。

康熙知道顺义县的县衙,依旧是几顶帐篷而已。反正顺义县的县衙等同虚设,他也未曾放在心上过。

齐佑做出来的这份折子,康熙当时一看,就心潮澎湃。

他巴不得所有的官员,都照着齐佑的方法来办事当差。但此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一旦超之过急、别说地方的官员,就是议政大臣们,南书房行走,六部的官员都得大换血,所剩无几。

想他的满朝文武,肱骨大臣们,甚至还比不过一个垂髫小儿,康熙烦闷不已,将手边的折子往齐佑身前一扔,“你自己看看,你都干了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