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瞬间感觉背心发凉,以为三司全是宁王的人。
其实没那么邪乎,宁王爱送银子而已,京城九成的官员,包括杨廷和在内,都收受过宁王的贿赂。宁王恢复卫队,便是杨廷和使用违规手段,亲自瞒天过海给办成的!
宁王说江西土匪太多,自己不安全,想要恢复卫队。又说皇帝没儿子,希望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皇帝,请朝中大臣在关键时候美言几句。
反正,许多朝臣都觉得宁王不会造反,只是想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而已。
但跟历史上不一样,自从朱厚照诞下皇子之后,越来越多朝臣跟宁王划清界限。银子照收,事情不办,装聋作哑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朱厚照不敢立即调查,三司帮着宁王隐瞒,那张永、江彬、钱宁会不会也跟宁王有关系?
“盼盼,此事不要再提,改天我跟二郎商量,”朱厚照告诫一声,又把随侍太监喊来,“传旨内阁,让他们商量该怎么封赏王侍郎!”
第371章 王渊入阁?
杨廷和、梁储、杨一清、靳贵,内阁大臣便这四位,跟历史上有巨大差别,表明杨廷和已无法控制朝堂——甚至不能再控制内阁!
如今,杨廷和的首要目标,不是治理天下,也不是攻击奸佞,而是把蒋冕拉进内阁做帮手。
“陛下让我等商议封赏王侍郎,诸位同僚有何意见?”杨廷和问道。
梁储苦笑道:“此功必须重重封赏,可论王侍郎的年纪,早已赏无可赏。总不能让他当左侍郎,又或者执掌翰林院、制敕房吧?”
靳贵突然说:“切莫忘了,王侍郎总督浙江的时候,令浙江北关税银翻了十倍,又递解户部近十万两海税。据悉,他在浙江整饬民风,溺婴现象大大减少,此亦功德无量。这些政绩,可都还没有赏过!”
杨一清也站在王渊那边:“既有才干,又有功绩,管他什么年龄?我说就该升他做左侍郎!”
靳贵帮腔道:“根据军报,王侍郎此番功绩,可不止阵斩蒙古小王子那么简单。陛下追敌太深,身边只带五百骑兵,差点被鞑靼数万人夹击。是王侍郎统领五千轻骑,将陛下带出鞑靼的包围圈。陛下被困在山谷之中,又是王侍郎指挥得当,并在关键时刻击毙蒙古小王子,让鞑靼大军直接崩溃败逃。王侍郎,有救驾护国之功!一个左侍郎,恐怕难以服众。”
梁储阴恻恻来一句:“此皆战功,该当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