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汉国战船优良,若有汉国加入到我们这一方,若慕容燕国尾大不掉,则我们可以令汉国袭扰在后。若江防危机也可调汉国水军助战,如此一来,我朝江防岂不固若金汤。”
北伐,王昱还没想得那么长远,但真调汉国的船队加强长江防线,可以让南方朝廷政权稳固,腾出手来调和与南方世族的矛盾,收拾割据荆襄的桓温,这才是王昱最想得到的。一听这话,王昱顿时改容。
“传礼部官员,让他们明日一早接待汉国使者。”王昱果断下令。
第二天,身穿盛装的赵婉在礼部官员的迎候下正准备下船,但等了许久,高翼还在心神不宁地整理着随行队伍。
100名侍卫着装整齐,一水的黑色鲨鱼皮皮夹克,黑色高桶靴,红色武装带、白色骑兵帽,帽上的盔缨血红。他们腰佩礼宾短剑,英姿飒爽地站成两列纵队,让人一看之下便生出“威武之师”的感觉,想到这支队伍走在街上,会有多招人眼,赵婉不禁阵阵发抖。
“我,一个三山女奴,也有今天,真是……但,为什么大王心绪不定呢?”赵婉犹豫片刻,凑近高翼柔声说:“王,昨天来的那三个女子,其中一个名叫司马燕容,就是那个穿瑞兽葡萄衫的燕小姐,另两个人,一个叫……”
高翼摆手打断了赵婉的话:“小心,别乱称呼……我送你到这儿,就不跟去了,你到了理藩院后,一人随机应变吧……昨日交往的那些女子,你记着常与她们往来,闺帷之中能打听到许多小道消息。谢家你要抓紧,与他们的女眷多交往,我在这里待几天,处理完船上的货物,我打算或西行,或北上……”
高翼这番话是用鲜卑语说的,但既然来者是理藩院的官员,谁也不敢保证他们当中没人听懂。
“西行,王打算去哪里?”
“嗯,来到南朝,见了谢安,也算不虚此行,更何况还有孙绰、朱焘这样的当世才俊。我打算逆江而上,去襄阳看看那位桓温,如此,江南才俊,我便看全了。”
桓温,是这个时代性格最鲜明的人,就是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不留芳百世,就遗臭万年”的话。在中华文明中,有许多成语与桓温紧密相连,比如:再见王师、师老灞上、入慕之宾、倚马千言、书空咄咄等等。
桓温,就是历史。
赵婉低声提醒:“王,外藩私自结交内臣这是大罪。王若西行,消息透漏出去,王恐怕不能再出长江口了。再说,这里还有南朝文坛领袖王羲之……”
“王羲之么,看看他的字就行了,人就不必见了——我们汉国还在发展阶段,生存是我们的大问题,字画这些东西……等我们强大了,再鼓捣不迟。”
最重要的一点高翼没有说。数年之后,桓温将成为一代权臣,桓温倒台之后谢安继之。搞好与这些人的关系,对三山很重要。而王羲之,除了一笔好字外,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政治主张。此外,高翼还记得著名的《兰亭集序》最开头几个字——“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也就是说,四年后的癸丑日,也就是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这以后,王羲之的名望才达到了顶点。而现在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