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不忍见孙绰尴尬,他立刻捡起四柄刀剑中最短的那个,岔开话题说:“其余两柄我大概猜出了用途,那个最长大的一定是马上冲锋用的,可惜在下体弱,用不上这样长大的剑,但我今后,一定给它找个好主人。
这柄直剑,大概是上方斩马剑吧,应该是平常几次用的随身佩剑。倒是这个最短的剑,长不盈尺,用来割肉它太锋利,用来护身,这么短的剑好干什么?”
高翼偷偷观察了一下谢安,想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是否给他留下了印象。
“它是用来维护尊严的”,高翼解释说:“当一个人战败时,他需要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维护最后的尊严;当一个人犯下大错时,他也需要用它维护最后的尊严;当一个妇女家破人亡时,她也需要用这柄刀来保证她不受欺凌。我们汉国每个国民都有这柄刀,它时刻提醒我们:做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人,不自由,毋宁死。”
明白了,孙绰与谢安都明白了这柄剑的用处,它是用来自杀的。听完这番话,一想起汉国举国上下表现出的勇烈,谢安忘了这柄刀蕴含的不祥征兆,只顾痴痴的盯着这柄刀,忘了继续把玩。
晋人好玄学,做事喜欢讨个好兆头、好口彩,高翼不想让这把刀在谢安心中留下阴影,他继续解释说:“我汉国礼俗这把刀象征最后的保证,最后的荣耀,如果两人誓死相交,便相互交换随身短刃,以示生死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安石兄,不知道这符不符合晋礼?”
第117章 维护尊严(下)
舱中弥漫着一层凝重的气氛。谢安石沉重地点点头,道:“贵国百姓皆如此勇于担当,深想起来在下不禁佩服你们国王的勇于担当。这份情,我领了。朝中,朝议之所以不把你们的使节引入理藩院,原因不过有二,一是贵国国王不经朝廷册封便自称为王,此谓不恭,遣女子为使来朝贡此谓不臣。
现在,听高兄这一番解说,贵国国王之行事不禁令我悠然神往。高兄放心回去,便向王昱大人细细解说,只要汉国国王专心臣事吾皇,在下一力为高兄担保。”
这是谢安第二次提到这位王昱,高翼转脸看一眼孙绰,又看看谢安,疑惑的问:“我们国王来朝贡,本就一心臣事大晋,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波折。朝堂上的事,在下不清楚,我赠送安石兄这套刀剑,也不是想求安石兄做什么,晋朝上国既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朝贡,我们拔锚起航就行了,但安石兄这番保证,倒让我不禁想问,安石兄现在官居何职?这位王昱大人又是何人?”
孙绰听到高翼拔锚起航的话,联想到高翼刚才所说的汉国人刚烈的性格,立刻明白了谢安的意思。他马上改变态度,向高翼解释起朝堂上的情景。
如今的晋穆帝才六岁,正由26岁的皇太后褚蒜子抱着临朝听政。这是有据可考的中国第一例的皇太后垂帘听政。此后,由于褚国丈的推荐,朝中大事全凭辅政大臣司马昱做主,这位辅政大臣司马昱就是会稽王司马昱,也就是日后的简文帝,现在朝中大臣尊称其为“王昱”,意为“会稽‘王’、司马‘昱’”。
目前,谢安虽无官职,但最关键的是褚皇后(褚蒜子)的母亲是谢安的堂姐、谢尚的亲姐谢真石。以伦常来论,褚蒜子应尊称谢安为舅舅。作为谢氏下一代阀主,谢安倒也与“王昱”说得上话。所以,只要谢安肯揽这事,必会有个好结果。
虽然口头上说不在意晋朝的态度,但能顺利解决这事,高翼还是欣喜异常,立刻招呼手下,摆上三山美食,宾主尽欢而去。
当夜,谢安连夜拜访王昱,讲述了他从高翼哪儿了解到的汉国情况,并再三解释三山汉国的人既然如此刚烈与勇悍,若对他们有所怠慢,只怕他们一怒之下投奔了敌国。而汉国兵器犀利,船上的侍卫装备优良,士兵凶悍。一旦这些人成为敌人,便会成为最可怕的敌人。
“以孙兴公(孙绰)所言,汉国曾以五百兵马驱赶了奚族两万人。如今,不知汉国尚有多少这样的猛士,若将它拉入我们的阵营,以粮草、丝帛换取他们兵器、铠甲,装备朝廷的禁军,北伐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