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高翼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改变了一段历史。历史上,中国的玻璃技术虽然落后,但一直绵延不绝,墓葬品层出不穷。至东晋中期,中国本土突然不再有玻璃制品出现。有人猜测,当时战乱纷纷,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或在战乱中被杀,或远赴海外求生。而赵玉正是这个关键人物,他掌握着当时玻璃制作的最先进技术,本该消失于大海的波涛之下,却被高翼救了上来。

“烧瓷的赵玉也在!很好很好”,高翼笑眯眯地看着黄朝宗,像狼外婆正看着小红帽,看得黄朝宗毛骨悚然:“买一还赠一,这趟打捞做得很划算……你们不是想远赴海外么?不要走了,我就是从海外来的。眼前我正打算去晋庭朝贡,你们跟我跑一趟建康,然后随我回家,哈哈哈哈……”

黄朝宗与高翼谈论了半天自己的师公,高翼每每插嘴,总是搔到了他的痒处,此时此刻,他船已沉、身被俘,走投无路,遂再无犹豫,慨然回答:“如此,今后朝宗便奉你为主。”

“不只是你,你的同伴我也要了”,高翼兴奋地直搓手:“我暂时任命你为步军都尉,等回去后再给你安排具体工作,那位赵玉……高羚,把黄大人的伙伴从底舱提出来,安置在客舱,把那位赵玉给我叫来,我要问问他。”

乘高羚下舱去唤赵玉的功夫,高翼忽然想起一事,又问:“对了,你刚说未能学全师公的武技……我曾向高句丽的巡江都督道麟学过剑技,他说自己学的剑招也不全。可我看你的剑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招,难道你师公会的剑招很多么?”

黄朝宗扭捏了一下,尴尬地回答:“周师公学如渊海,我等弟子万难望其项背……听师傅说,师公曾谈起过一种功法,它能发掘出人体潜力,令人能做到排山倒海万人敌。可惜我师傅追随师公日短,未能学会这种功法。恰才我与主公相持,力不能及,忽然想起师傅的话,故而有感而发。”

功法?万人敌——高翼斜眼看着黄朝宗,心内暗想:“这说的不会是内功吧。”

中国内功应该诞生于1932年,它的“发明”人叫做李寿民。李寿民还有一个笔名叫“还珠楼主”,他与张恨水等人都是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李寿民的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但他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开创了“武侠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将古代传说中的神话、志怪、剑仙、武侠融合于一体,创作出繁盛的武侠小说,开一代先河。

李寿民是在《青城十九侠》中首先提到“内功”的,而后,他在《武当七女》、《长眉真人传》等书中将“内功”“学说”进一步完善。并在书中提出武当派是“内家功夫”、少林派是“外家功夫”的“学说”。解放后,李寿民改名李红,并于1956年开始,奉上级指示在报纸上对自己创作的“封资修大毒草”,做出深刻的自我批判。五年后,他被革命小将“批判”致死。

在李寿民接受批斗的同时,港台作家金庸等人开始接过李寿民的旗帜,深化他的内功“学说”,并开始创立各种武林门派,由此,李寿民创立的这种小说流派发展壮大,并从鸳鸯蝴蝶派中独立出来,成为后来为大陆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

李寿民死时,武侠小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好事者根据那些著名武侠作家所创立的武林门派,或者他们书中设定的主角所偏好的门派,把他们封为各大门派掌门人。比如梁羽生,他在书中创立了一个天山派,并喜欢把主角或者正面人物设定为天山派弟子,故而被人称作是“天山派掌门人”。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武侠作家八大门派掌门人,十大门派,十八大门派掌门人的滥斛。

据说,有一位柳姓武侠作家,老是偏好在书中给主角喂一些古代蔬菜——比如古代西红柿(书中常被写为赤霞珠,或者朱果),或者古代茄子(昆仑紫瓜)等等,所以他在被定为某派掌门人后,又被人戏称为“野果派掌门人”,也称“古代蔬菜派掌门人”。而后,那些也偏好给书中“猪脚”猛喂古代蔬菜的作家,也都被统称为“野果派弟子”。

李寿民出生前,或者说《青城十九侠》诞生前,中国决不会有“内功”存在。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从未提起过“内功”之说,所以在诞生于明初的《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没有内功。甚至连《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神仙也不会内功,那可是武当张三丰活着的时代啊!

一直到了清代,《新儿女英雄传》里的侠客也不会内功。

黄朝宗敢在晋代谈起内功,他以为俺们返回古代是为了学内功吗?真要学内功,俺不如返回1932年,找李寿民学,那位可是内功的鼻祖,什么内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