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的速度快极了,举起双氧水瓶子看了看,随后就对准她腿上大大小小的伤口倒下去。发现她躲疼,还身手敏捷地摁住她膝盖让她动不了。
一开始冲出来的大量混着血的粉红色泡沫让他微微皱眉,泡沫变成白色,又慢慢减少,最后和倒出来时一样变成澄清液体,白蔹一边忍着眼冒金星一边让他停下,换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冲起来不疼,她咬着牙评估伤口情况,觉得没必要去医院缝合,比较大一点的只有四个,剩下的最多缝一针,放着不管也行,可以自己处理。
抬起头,对上小学生黑沉沉的眼睛,读不出其中情绪,不知道第六感还是什么玩意却能get到他的担忧。比黑猫的情绪强烈许多。
白蔹一怔,旋即轻笑摆手,捡出碘伏冲洗消毒那些伤口。也不疼。
翻了翻小药箱,还有皮肤吻合器,咔嚓咔嚓钉上那四个长一点的伤口,贴上水胶体,其他小伤口视情况决定用纱布片和绷带固定好还是贴个创可贴,通通解决,一点都不耽误明天上班。
再看小学生,好像在出神。白蔹收拾小药箱,归拢废弃物,在小学生眼前挥挥手。
小学生猛然回过神来,两眼放光地盯着她用订皮器吻合的难看得要命的伤口,又说了两句什么。见她还是不懂,指向书房而未见白蔹反对,飞速写了几句话拿给白蔹。
他甚至主动扶着白蔹站起来,让白蔹有一种自己是八十岁老太太正在被红领巾扶着过马路的错觉。让他把小药箱放回原处的请求也得到了完美的执行,接下来就是没人喜闻乐见的文盲翻译古文环节了。
本子上写了挺多话,开头是问候,有点像古代书信那种固定格式,不知道是不是回去以后有人教过,介绍自己的身份,表达对白蔹的敬意,希望能成为侍奉白蔹的童子。
中间好长看不懂的东西,包括很多罕见字和佶屈聱牙的措辞,大概意思好像是询问白蔹的来历、道场、洞府,有没有长生之法,愿不愿意莅临长安,国君非常期待她的光临,准备给她盖点什么建筑物之类的。
最后几句就没有那么多这个“乎”那个“兮”了,浅白易懂很多,问白蔹治疗伤口那几种水是什么,以及能不能摸一下。
全文就最后那几句好解决,白蔹把腿伸给他,他很自然地跪下,摸摸水胶体辅料的边缘,对q弹的质感表示惊叹,隔着敷料轻碰皮钉,用的力气很小,不疼。
现代人慢半拍地想起来,初中历史老师讲过,汉代没有席梦思和成套桌椅,他们坐卧起居好像都是在地上,这对他来说是普通的坐姿。
不过坐惯了椅子的人看跪坐,还是好别扭。就想把他拉起来。
结果发现他的好奇心,已经从水胶体转移到了创可贴上,创可贴底下的轻微擦伤放着不管过两天也会自己好,不过是保质期快到了才顺便用上,摸就摸吧。
下一步想摸摸缠着绷带的伤口的行动被白蔹制止了。水胶体是密封,绷带纱布没那么严密,乱碰可能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小学生年纪小,倒是一点都不熊,很懂适可而止的道理,捧着本子等她回复。
回个鬼。
让个九岁的小孩背这么长一篇古文,还把他打包卖了的汉武帝同学,知不知道一个大学专业与工作方向都和古文没关系的现代人,读懂的难度有多大啊?
更别说写了。
日常用语还能编一编,然后靠万能的计算机繁简转换,再照猫画虎把每个字都像简笔画的小篆抄下来。
涉及到自我介绍、涵盖现代家居方方面面的说明文、抒发对白给“童子”的喜悦和对皇帝垂询的在意之情的抒情文、关于长生和修仙的综述等等诸多文体,还要古代人能理解的古文来写——
——谁爱写谁写。
完全不写的话,他回去是不是不好交差?
还有“童子”看起来是汉代的一个职业,什么职业?西游记五庄观的清风明月那种吗?
她注视着长高了十厘米左右、可能已经不是九岁了、但还是79版哪吒造型的小学生,开始认真考虑:
或许真的是霍去病反穿越了,一杯药泼出来个冠军侯,怎么办?
搭着十岁小霍的肩膀站起来,向书房缓慢行进,摆出尽最大努力“和蔼可亲”的笑容,刚要说点客套话,却见他后退半步,警惕地仰头看她。
再次确认自己的技能点完全没有点亮“亲切”词条,她只好言简意赅地在本子上写道:
“能与我交流的语言,学吗?”
十岁小霍看不懂的电脑页面上,搜索栏打着这么一行字:
“猴子也能懂的普通话速成攻略,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