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秦以安继续检查杨向晨的作业,经过这段时间的题型梳理,杨向晨明显进步了很多,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做题知道从哪里下手了,正确率显著提升。

但是秦以安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杨向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边做题边翻书,好像必须找到书上对应的章节和知识点,照着才有自信开始解题。这样到考场上肯定是不行的,毕竟考试又不让带书。

这还是因为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太过依赖书本,公式定理知道怎么用,但是没有记住,也不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

于是秦以安给杨向晨布置了新的任务,把各科书本上涉及到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重新梳理课本内容,每一项都弄懂、记牢。

正好现在刚过期中考试,如果每天梳理好当天所学的内容,再从头复习一课,这样交叉进行,到期末正好全部梳理完,相信会有很大收获的。

过了几天,还是上次来的那个初二男生,过来跟秦以安说她的提案已经通过了,要在下周一下午的座谈会上发言。

他们每次把提案提交上去之后,校长会先看一遍,选出最有意义、有讨论价值的,再拿到座谈会上讨论。这个结果,说明她首先过了第一关。

秦以安略微准备了一下,其实也不用做太多准备,想说的提案里都写得很清楚了。她列出了自己要讲的大纲,又想了想其他老师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逐一想了应对的答案。

终于到了举行座谈会的时间。座谈会在学校一个中型会议室里举办,会议室中央是一排环形的桌子,一圈能坐16个人左右,后排四周靠墙还放了一排椅子,大概能坐三四十人。

参与活动的学生主要是初二、初三的20名校长助理,初一的10名是刚刚选拔-出来的,本次活动也会出席观摩,但是不参与提案。

除了学生当然还有校领导出席——他们学校的正校长姚校长,分管教学的侯副校长也是秦以安班上的物理老师,教导主任范老师,两个班主任代表,还有两名家长代表。秦以安也不知道这些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

秦以安走进会议室,里面只有两三个学生,坐在了会议室四周的椅子上。秦以安环顾一圈,主动拉开了前排环形桌边的椅子,坐了过去,只留出了前几个位置给领导老师和家长们。

记忆中,以前每次开座谈会,几乎所有学生都是主动坐后排的,前排的位置明明还空出许多,校长反复催促大家坐前排,但没有几个学生会去。

东亚文化里,总是强调内敛、低调、不露锋芒,连这么小的学生都被养成了凡是不出头的习惯。秦以安从小也一直在这种熏陶下,遵守着这样的潜规则。

但是真正走入社会之后,人们很快会意识到,机会是不会主动降临的,机会全部需要人们去主动争取、主动获得。往更前排坐,代表了一个人愿意更多的参与讨论,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是一个人主动积极展示自我,争取更大机会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