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我省得了。”

回想起方才人群突然一下子涌过来的场景,小吏不禁抹了一把冷汗。

作为本朝首个登上天宫的人,郑拓在使团回归后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和提拔,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民夫被送到中庭后的一应事宜。

当上主官后,俸禄涨了,待遇也变好了,从前他行走在宣室殿前,往来臣工少有正眼看他的时候,如今为了向他打听仙神之事,便都客气了起来,真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不过郑拓此人很记情,虽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也没忘了自己借文翁那四两金,且是百倍奉还。

文翁原本没把这些钱放在心上,冷不丁地收到他的来信和还款,亦是感慨万千。

开荒的第二天,陆吾适时地找上郑拓,给他送来了一架曲辕犁。

历史上,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末年的江东地区,这种农具操作灵活,颇富机动性,便于深耕,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和牲畜,设计也相当成熟,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其结构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郑拓是个儒生,还读过老庄和韩非子,知识面很广,各家学说多少都沾点,所以曾得了待诏博士之职,但就是不太懂农事,从来都没有真正下过地。

好在他手底下的农官还算识货,一眼就看出了曲辕犁的妙处,汉臣通常非大礼不拜,廷议都只是跽坐,但此刻那农官却激动得就差没五体投地,当场给陆吾磕一个了。

“希望尔等善用此物,不要辜负吾主的一片苦心。”

送完东西,陆吾便云淡风轻地飘走了。

如获至宝的农官顾不得许多,当即便开始张罗着在最先清理出来的一小块土地上试耕。

曲辕犁是后世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然比当下那些安装了好几层铁制铧冠的笨重耕具要先进得多,农官在使用过后顿时惊叹不已,开始殷切地催促郑拓回朝面圣,以求能够尽快推动量产。

看到农官急,他也跟着急,当日便套了车,带上曲辕犁一溜烟地就去求见皇帝了。

等他一路狂奔回长安时,宫门都已下钥了,但头铁的郑拓坚持让人通传,扬言要进献神明赐物,最后还是成功把皇帝从被窝里拽了出来。

刘启听说了此事,也不含糊,立刻表示大家都别睡了,遂一声令下,便让长安城沉寂的夜晚瞬间热闹了起来,许多被传召的大臣连仪容都顾不上整理,便披星戴月地赶到未央宫开会。

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性情相近,都是老成持重的敦厚长者,是以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这会儿两人的车马在宫门前碰见,便顺道结伴而行。

“卫相可知陛下深夜召唤所为何事?”直不疑问。

“未有耳闻。”

“莫非又是与……”直不疑抬手指了指天上,“那位有关?”

“不错,余亦作此想。”卫绾点头,“否则陛下也不至于连一夜都不愿等。”

进了宣室殿,两人才发现大农令和少府及其属官几乎都已经到场了,他们前脚甫一入列,后脚又见太仆,廷尉以及内史联袂而来。

“诸卿!”

刘启人未至,声先到,情绪相当饱满。

众臣齐齐循声望去,发现皇帝未加冕冠,随便披了件常服就来了。

不过帝王服章从来都和简单不沾边,也难为他头戴通天冠,穿着蔽膝,革带上甚至挂了佩绶,居然还能迈得开腿,健步如飞地走入宣室殿。

郑拓和一个宿卫扛着曲辕犁跟在皇帝身后,便也受到了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