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

江嵘问,“是有不懂的题吗?”

温随刚进校那会儿基础并不好,跟上课程进度有困难,都是靠自己课余做习题,再找各种夹缝里的时间挨个去办公室请教。

所以江嵘还以为温随是要问问题,可他的来意却不止如此。

“江老师,比赛这几天我落下不少课,想补一补,但是不知道各科老师都什么时间有空,所以想先来问问您。”

温随的话令江嵘很意外,不由地抬了抬眼镜,更加仔细地打量面前的年轻人。

对于温随的文化课成绩,作为班主任江嵘当然心里有数,他本身是教数学的,温随的语文在所有科目里学得最好,数学和英语都明显差一些,综合其他科目来看,目前在班里属于中游往上。

往上是个方向性表述,因为从上个学期以来,温随的进步各科老师都有目共睹,是跟体育成绩同步前进的,目前显然还没达到他的最高值。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孩子想学肯学,不会认为体育成绩好了文化课就可以轻视,对学习同样上心。

江嵘考虑片刻,“这样,别的老师那我先帮你确认,数学的话以后晚自习结束,你到这儿来,咱们补半个小时课,先把这几天的赶上,你看可以吗?”

温随当然愿意,“谢谢江老师!”

“那你先去上课,老师们那边问完我告诉你,看怎么整体安排一下,也不能耽误你训练。”

晚上八点半,温随准时到办公室,江嵘已经帮他把这几天的知识点都整理好了。

对于数学他确实基础薄弱,后来原主记忆恢复后才有好转。

也是奇怪,温随有时候觉得脑子里那些知识点像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清晰,不需要转移过渡,就能直接拿来用似的,让人轻松之余又难免有些迷惑。

补完课,江嵘把跟老师们沟通后定下的时间跟温随说明后,有件事也给他提前通了气。

“过几天学校要调整课表,这是通知的草稿,你可以看看,好有个准备

。”

温随大致扫了一遍新课表,感觉变动还挺大。

已经是九点多,江嵘收拾完办公桌上的资料准备回家。

到办公室门口见到等在外面的温随,会心一笑,“走吧。”

江嵘转身锁门,月光下的白头发稀疏如银丝。

想他一把年纪还为自己加班到这么晚,温随心里过意不去,暗道明天补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透了,缩短时间。

两人一起走出教学楼,江嵘跟温随挥手,“好了,你回宿舍吧,明天见。”

温随却说,“我送老师。”

“那也好,正有几句话想跟你说说。”江嵘笑着点头。

他经验丰富,又一线教学岗位任教多年,这些年国家在体育生教育政策上的变化和方向趋势他了解得最清楚。

“温随,你有想过以后考什么大学吗?”

大学……

温随还没想过,他一开始的目标只有学射箭,后来是比赛,再后来——也是现在,就想好好地、在原主没回来之前,多做些自己能做到的事。

毕竟如若不学习,那训练以外的时间他也不知自己能做什么,更不想白白浪费。

而后来学着学着,懂得越多,从前没有过的体验也越多。

大概人在失去过一切后,能做点什么都是好的。

可考什么大学,温随不了解也还没想到那里去,他诚实地摇了摇头。

江嵘倒没太诧异,反而理解道,“没想过也正常,不过现在可以稍微想想啦。”

他替温随分析,“你这回在锦标赛上的成绩,据我了解可以够得上申国家二级运动员了,你可以找你们教练了解一下,有具体的分级线。”

“如果申上二级运动员,按你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文化成绩,要上首体大那样一等一的好学校都有希望了,你目前虽然分数差得不少,不过老师相信你的潜力,剩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加油,能考个好大学就要奔着好大学去。”

温随想起席舟说过的话,做职业运动员,谁也不知道究竟能走多远,倘若有一天突然不能射箭了,也至少要保证自己不跟社会脱节。

上大学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学习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必要的。

就像在伏昌国,空有一身武艺,再是如何叱咤风云的人物,若是心盲眼瞎,也只能沦为别人的一把刀。

上次锦标赛的录像出来了,淮中射箭队组织全员观看了其中的重点项比赛,帮大家学习分析。

最后一天温随迎风打出的那几箭最让大家惊叹。

训练结束,姚闵留下温随,“你的申请已经提交给省体育局了,正常情况三个月就能办好。”

温随申请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他向姚闵咨询的时候她已经替他想到,所以材料交得很快。

刚刚又跟队员一起重新回顾了锦标赛现场的赛况,最让姚闵惊艳的其实也是温随在应对起风状况和风向变化时的表现,但她也有不解。

“你是怎么不用瞄准器,还能射得那么准的?”她当然懂得原理,但她想知道温随是怎么做到的。

温随回答,“就是根据风来的方向和箭可能受到的影响,往相反位置移动箭的瞄点。”

“可你怎么知道要移动多远呢?”

“……凭感觉,我可能运气比较好。”温随轻描淡写道。

实际以往在北境和蛮子打仗,刮风下雨乃至下雪冰雹都是寻常天气。

那时候没有瞄准器,也来不及琢磨怎么瞄准,其实就是靠经验。

果然跟她观察的一样,姚闵心里有了数,但有一点,“要有感觉也得先掌握技巧才行,肯定不是凭空去感觉的,是不是席舟之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