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时候就能拿刀雕花,拿笔速写的楚姜,对动手这件事情真的一点不怵,只要志愿者讲解清楚,他都能上手。

志愿者忍不住捏了一下他的手,流露出一种仿佛楚姜开挂的质疑。

——笑死,这个志愿小哥世另我,小姜的手绝对是充值过的。

——别说了,上次回家塑花馍,小姜这样那样就捏出来了,我仿佛捏出一锅异形。

——楚家出本书吧,把孩子这个动手能力是不是培养的太好了,羡慕。

以前在家,还帮楚河往豆芽里面塞过火腿丝的楚姜深藏功与名,给志愿者留下个不错的初印象之后就离开了,等明天有时间再来。

志愿者不觉得奇怪,他刚才问过了,小姜是初三生,今天复习结束来文化馆转转放松一下的。

但这都临近过年了,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所以志愿者想想自己接下来几天都在,特别热情邀请这个投缘的弟弟,要是有空可以再来,他能来当专门的讲解。

让未成年对非遗项目产生求知的兴趣,也是志愿者他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毕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很重要,培养不出来人才队伍就要面临断裂或消亡。

市文化馆开展以来,很多中小学生都会被组织来参观,就是为了扩大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

不过,这事推进起来也难,青少年群体压力也不小,又要卷升学,又要去学兴趣班,学校和家庭把每个还未成形的灵魂压住,就算有什么学生对这些感兴趣,也会被现实立刻打散。

温柔一点,就是现在还小,等以后长大些再了解也不迟。

强硬一点,就是学这些有什么用,不能提高成绩也不能帮助考学,不准分神。

志愿者想想楚姜和他过分优秀的动手能力,已经提前感觉到可惜了,然后把今天这事发到他的师门群里面,要大家一起扎心。

来啊,一起伤心,一起惋惜,一起羡慕,然后回头恨手不听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