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王凯已经再一次认识它有大半年了,有王凯定期为它清理身上的跳蚤和梳毛,它的皮毛很顺滑,大脑袋支在王凯腿上休息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看细密的睫毛,还有它漂亮的棕红色眼睛。
上辈子同样时间的王凯一直都梦想能够养只小宠物,哪怕是只仓鼠或者麻雀也好,所以能随便摸村里的大狗以后他心情也好得不得了,现在的他也时常会像上辈子那样在河里下用麻线编织成的捕鱼笼,兜到鱼就烤得焦香,然后分大半给大狗吃。
大狗也非常讲义气,没事除了在村里瞎转悠巡逻,也会像寡妇的儿子一样帮王凯看守他的屋子跟宝贝田地。
几个月,村里的的参薯地就已经长得非常茂密了,每棵参薯都像丛小灌木似的抱都抱不住,王凯提前控制过行距,所以这个季节就不用再一次疏苗,但村里人的田地里茂密的参薯苗挤在一起,乱糟糟像是荒草从。
村里的庄稼汉是没有办法理解“疏苗”这种东西的,他们根本没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要把那些看起来长得非常棒的参薯给拔掉,用他们的话说,再有几个月就要结参薯了,那些看起来明明就很强壮的秧苗每棵都至少能结五六个大参薯,如果把它们拔掉就全浪费了。
知道自己就算去劝说也只会受到训斥和谴责,所以王凯并没有去好为人师的指点村里人,村子几块田地今年收获必定远超往年,他自己的参薯田也就不再显眼,只要王凯确保每一棵植株都有充足的光照和最好的通风,丰收就指日可待。
上河村这边的情况一片大好,对面世界的状况也有点改善。
王凯家里开了小卖部,爸爸妈妈去县城的批发部里进回来许多小吃跟日用杂货。
说实话,夫妻俩都不是做生意的料,账务做得丢三落四总是对不上号,东西的价格也总记错,好在有王凯帮忙,出些进货还有记账的点子,勉强也能维持住生意。
毕竟是上辈子开过四年小卖部,王凯对经营小卖铺有些经验,怎么摆放商品还有怎么服务顾客都有概念,王春城和林佳音都很难相信儿子这么能干。
王凯能按照货物的分类给所有货物编出代码,翻开册子以后按照分类查找一目了然,王春城和妻子就不用因为找不到货物价格而头疼,而且儿子也知道什么东西比较好卖,什么东西进回来会烂在自己手里,什么东西是快销品,不赚钱但也必须有,什么东西利润高,要积极向顾客推荐……
做生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王春城和林佳音两个新手才刚懵懵懂懂上路。
只要肯花心思折腾,就算是小卖部也有得赚,看到进完货以后还能留出来一小部分钱,夫妻俩都非常欢喜。
他俩为开这个小卖部欠了不少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把钱先还钱给那些人,王春城夫妇毕竟老实本分,没法像王凯二伯一样借了钱然后就耍赖绝交。
家里的小卖部能稳定运营,王凯也就不用再像上辈子一样迫于无奈去做几乎“没有成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