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也不能盲目逼迫自己的孩子学沈广莲写文章。”
听到顾细这样说,有些家长心虚地避开了目光。
写文章能带来的“利润”,让这些家长心动,顾细不仅担心他们揠苗助长,还担心他们把孩子引向不正确的方向。
“每个孩子的天赋爱好特长不一样,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广莲,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们全部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就算广莲,如果她在正规的考试中,写出这样的作文,其实也不一定能得高分,因为每个老师的评分标准不一样,”顾细严肃看向沈广莲,“广莲,你自己知道这件事吗?”
沈广莲抿唇点头,实话实说,“我当初是抱着拼一把的心态。”
顾细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这个问题,待会儿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和你说。”
她转头看向其他人,“所以,就连广莲本人也承认她有问题,如果要跟风去做这件事,你们看情况考虑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和奉献。有可能,投出去很多篇都不一样能得到录用。”
“顾主任,”有家长道,“我相信你,我把娃娃交到你手里,很放心。”
“对!”有家长响应。
顾细颔首:“首先谢谢你们的信任,不过我更加认为,孩子不是交给我,而是在座的我们,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引导孩子的人。”
“广莲文章的故事,是以一家人的一顿饭为切入点,每一个家人都被她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她细心观察过家里人。所以啊,大家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黑柴看在眼里。而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光读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中午,我们就来读读广莲这篇文章吧。”
大家欣然点头,同时心中也有隐隐有所感悟。
顾细道:“当然,如果以后遇到合适的文章,我们也会积极投稿。学校推荐的稿子不用自己出邮票钱,如果是学生和家长自己去投稿的话,那就要自己承担邮票钱。”
这一点,她作为校长,还是要事先说清楚的,如果最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想要投稿,那么产生的费用也是一笔支出。显然,村子暂时不适合这样略有些大手大脚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