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哲学家、历史学家、数理逻辑家,
知识面覆盖宗教、伦理,历史,
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
对逻辑学、数学、哲学、语言学产生巨大影响,
后来还拿下了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蒋百里方面选来选去,
能跨越如此多学科做罗素翻译的,
全中国怕是只有赵元任一个,
只好前往清华,问他们要人。
罗素大老远来中国一趟,
这次讲学行程定得非常“饱满”。
在上海短暂停留后,
赵元任随罗素一路过杭州、南京、
汉口、长沙 ,然后去北京。
一路上趣事不断,赵元任更是玩儿性大发,
每到一个城市,
就用那个城市的方言来做翻译。
要做罗素的翻译,实在太难,
非但学科要扎实,而且要懂得语境之妙,
因为罗素也是个顽童,总爱说双关语,
一句幽默的英文翻译成汉语已是难上加难,
可赵元任偏偏还能找到对应的方言,
翻得满堂学生哈哈大笑。
最厉害的是,在去长沙途中,
他遇到长沙的赞助人杨瑞六,
就一路跟着他学说湖南方言。
等到了长沙,赵元任索性,
用学了不到一周的方言翻译罗素的话。
演讲结束,竟有一位学生上来问:
“先生是哪一县的人?”
问得赵元任一脸不解,
“我老家在常州,你也是常州人?”
学生登时一脸错愕,
原来是将赵元任当成了长沙老乡。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物理学、数学、哲学、中国音乐史、中国语言、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等课程。他是如此博学,以至于给他冠以数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哲学家、逻辑学家、音乐家等头衔,都不足以涵盖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