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盛礼问了几句孩子们的情况,把日子定在国子监考试后,薛夫子拱手应下,欣喜之余又倍感歉意,以谭盛礼的品行,入国子监做老师都绰绰有余,被自己邀请去教那些个不争气的纨绔,他道,“有件事还望谭老爷知,在下赠与请帖实属钦佩你品行,和此事无关。”
“我明白。”
谭盛礼对薛夫子并不是一无所知,薛夫子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突遇意外后如坠云端,换了旁人许是承受不住此种打击的,他很快振作起来,然后辞官进学堂教书,心气平和,坚韧不拔,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且从乞儿口里得知,比起教人学问,薛夫子更注重实际,带乞儿他们出门就是涨见识去的。
对普通读书人子孙来说,认字算数不难,难的是开拓眼界。
薛夫子因材施教,做得很好。
以防谭盛礼误会,薛夫子又道,“说来惭愧,我虽为夫子,能教天下人却不能教子嗣近亲。”
他小儿子今年六岁,也在族学,许是老来得子,自己平日难免纵容些,哪晓得养出个无法无天的性子来,伙同他几个堂兄差点把族学烧了,委实令人烦忧。
“谭某亦是。”谭盛礼深感其无奈。
和薛夫子约定好出城赏花的时间就回去了,谭振兴几兄弟要参加国子监考试,甚是紧张,尤其是谭振兴,生怕考差了给谭盛礼丢脸,若有排名还好,再差总不至于倒数,怎么说自己也是举人,国子监里还有没过乡试的秀才,论才学肯定在自己之下,不用担心倒数出糗。偏偏没有排名,也就说他哪怕不是最差劲的,但可能因为国子监老师护短包庇自己学生,而说些似是而非的评价引导旁人误会自己是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