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又没有搜索引擎,敲几个关键字就能查询想要查的东西。甚至由于周围的同龄人往往阅读面都很局限,连个问的人都没有。估计现在来书店逛,也是想碰碰运气。
还有一些人,小说倒是原原本本地读过,甚至读过不止一遍!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这个时候就来书店买下,这样就能想读的时候随便读了。
之前都是借来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
毛思嘉在书店里看了一会儿,心里有数之后才请售货员将书递过来。
和几十年后的书店把书籍放在书架上,让顾客自己拿、自己挑不同,这个时候的书店就和其他商店一样,都需要售货员配合,不然顾客根本碰不到书。
售货员按照毛思嘉说的,给她拿出了好几本书,毛思嘉大致看了几眼,就确定了一部《拿破仑传》。
“同志,请帮我开张票。”毛思嘉不是第一次来买书,相关流程自然是清楚的。
这个时候买书还自有一套流程,从售货员这里确定要买的书之后,售货员会开票。要由顾客本人去收银台那儿交钱,最后才能取书。
毛思嘉开好了票并没有直接去付钱,她之后又去别的柜台看了看,看中了好几本书,这才拿着票一起付钱。
这个时候的书倒也不算贵,如果不是特殊的书,比如□□之类,基本上都是几毛钱到一块出头一册。如果是小说的话,几毛钱一册的大都字数较少,十几万字的样子。一块出头的字数比较多,能有二十多万字。
这又不是网络小说时代,这个时候装帧的小说,一册最多也就是二十几万字了。
不过这贵不贵的也得相对来说,相对于这个时候的工资和物价来说,显然几十年后的书籍要便宜的多。
毛思嘉将买来的一摞书绑在了自行车后架上——这个时候的书没有塑封,但售货员会做一点儿包装,用一条纸包住书籍的中间部分,然后用绳子扎住,大概是为了方便拿?也有可能就是习惯,毕竟这个时候买东西很多都是有售货员包装的。
因为毛思嘉买的多,售货员怕她拿着不方便,一个年轻的男售货员还主动弄了绳子给捆成了一摞。
毛思嘉道过谢之后才提着书出来,她的自行车后架上也有绳子,就是为了有的时候驮东西方便。
买过书之后毛思嘉就往家赶,这都快做午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