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页

相对于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忏悔录》显然缺乏诚意,又当又立。

至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作品,当年因为有些人读了这书自杀,而使得这本书声名远播。

张重看这书的时候,倒是没有产生什么要自杀的念头,毕竟时代不同,看书的年纪不同,心得体会也不同。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新爱洛绮丝》都是感伤主义代表作,不过那是地球上的。

而海星上的感伤主义,主要以英国作家罗迪为主,其代表作《巷口男孩》和《大忙人克罗尔德》都体现了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

感伤主义推崇感性,忽略理智,主张以情感来约束和代替理性,着重描写内心活动。

隔了这么多年,在如今物欲横流,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感伤主义也很有市场。

部分文青们,标榜着自己崇尚浪漫主义,但事实上他们爱的其实是感伤主义。

用三个字来表现现在复兴的感伤主义,那就是“我很惨”。

用四个字来表现,就是“自怨自艾”。

我好惨,我们平民好惨,富人们为为富不仁,我心中充满愤懑,觉得世道不公,你们要同情我,同情我就是同情你们自己。

张重没有贬低感伤主义的意思,不过不同的文学意识放在不同的时代有其特殊的意义,感伤主义这种东西放在现在,跟无病呻吟没什么区别。

但是放在那个时候,倒是对贵族阶级冷酷的理性主义和僵死的古典主义的反抗。

比如日心说。

现在你要跟人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肯定很多人会觉得你是煞笔。

但是如果你在十五世纪跟人说太阳是宇宙中心,海星绕着太阳转,那你就是个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