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据统计,短短两年的时间,江阳文化产业的体量就增长了百分之二百三,翻了一倍多。
……
五月五日,原定于四月底发售的新书《阳光下的罪恶》终于跟广大读者见面了。
新书发布的当天,许自在很快就把新书拿到手,然后读了一遍。
这本书篇幅并不长,许自在并没有刻意加快速度,但是三个多小时还是把书给看完了。
看完《阳光下的罪恶》之后,许自在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本书跟之前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十分相似。
这两本书里面都描述了一个对自己相貌极度自信的女人,而她们的命运又极其相似,最终被自己的自信反噬,失去生命。
而且在案件上也有相似之处,都处在一种半封闭的孤岛模式中,利用时间差形成巧妙又简单的不在场证明。
但是这样的相似,并不会让许自在觉得厌烦,因为在这样的相似之下,两部书依旧有各自精彩的地方,能够让他读得津津有味。
两本书中的凶手都是一对情侣组合,不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贾克琳还有爱情的因素在,但是这本书里面的克里斯蒂却让人感觉她完全是为了金钱。
如果说,许自在在读《尼罗河上的惨案》时,还会因为贾克琳的痴情对她感到一丝怜悯,那么在看这本《阳光下的罪恶》时,他对克里斯蒂只感到厌恶。
而且克里斯蒂这个角色跟女主角阿伦娜似乎是一个对比,一个因为自己的美貌和财富异常自信,风流成性其实非常愚蠢。另一个看着很低调,懂得隐藏,让人感觉不起眼,但是却心如蛇蝎。
波洛系列的小说,往往在推理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线索都很有迷惑性,似乎张重不仅想要迷惑书里面的人,也同样想要迷惑读者。
几乎没有人能够从一开始展露出来的线索中找到答案,而且还可能会被引向一条错误道路,只有波洛最后的解说能让读者恍然大悟。
很多读者看过《阳光下的惨案》之后,跟许自在的感觉差不多,他们觉得这本书跟之前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姊妹篇。
也有人调侃,波洛真的是个丧门星,只要他到哪儿度假,哪儿就得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