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静嘉思忖了会儿,哑着嗓子低低回话:“容妃的阿玛定国公,如今驻守西南边境,德妃祖父乃领侍卫内大臣主领皇宫禁卫,慎嫔的祖父为大理寺正卿,掌天下刑狱,其父纳喇费馨继任内务府总管,如此一来,除了关尔佳因为是太后母家,底气更足些,倒勉强呈三足鼎立之态势,万岁爷英明。”

若非正和帝善于平衡,外乱且不说,内里定是要从根子上开始腐烂的。

皇帝拍拍她脑袋:“你还忘了,司尔勒氏才是大清之主,除了朕以外,端亲王掌宗人府,醇亲王掌督察院,顺亲王掌九门提督,成郡王掌丰台大营,你可懂其中的机锋?”

静嘉听皇帝声音越来越凉,忍不住有点尴尬,她知道皇上这是笑话她差点嫁进成郡王府,好不容易避开反而一脑门扎进了后宫。

恍惚中静嘉忍不住寻思,莫不是上辈子她刨了司尔勒家的祖坟?

第29章 她还真没怕过谁(一更……

自打定国公平定了西南边境的乱民起义, 南方日趋稳定。

正和帝也没放弃对漠南的恩威并施,扶持着漠南各部落以多尔济部为首,兵强马壮且对大清俯首称臣, 北蒙鞑子即便喜战好侵也不得不老实下来。

至于藏区由西北驻军把守, 西藏去岁在大清支持下,确定了丹增汗王和桑盛第巴的统治地位, 军政空前统一,得以无惧胡人和北蒙侵扰。

如此进了正和六年, 耗时七年时间, 大清总算是解除了外患。

只外患暂解, 内忧却仍然无法小觑, 由于先帝在位时留下太多烂摊子,关尔佳氏如今掌西南兵权, 又是太后母家,所幸定国公不在京中,不然冲突会更多。

马佳氏在当初拉耶拉氏下马时立了不小功劳, 抓住机会扎根兵部,势力盘根错节, 有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权势。

纳喇氏则与包衣联合在一起, 要知紫禁城最多的并不是主子, 而是奴才, 各大包衣氏族抱团, 连皇室都不敢轻易叫兔子急了眼。

正和帝即便努力平衡, 也不过是让前朝后宫勉强呈三足鼎立之势。

纳喇氏跟脚差些, 纳喇家便努力想法子跟主宗人府的端亲王牵扯上关系,意图洗净身上的奴才味儿,让慎嫔有百尺竿头的可能。

督察院直属皇帝管辖, 监管天下官员,可以直谏天听。马佳氏在军中势力不小,从政不免就缺些人脉,因此马佳府借着与醇亲王同属镶蓝旗,摆明车马自称为醇亲王的奴才。

太后从来都是聪明的,不然也教不出正和帝这样的皇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