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台下周瑜如此,孙策未有半分不悦。
他本还腰杆挺的笔直,姿态庄重,这会却微微往后仰去,倚在背后凭几上,轻挑眉梢,虽透出慵懒,可威仪压迫却未渐半分,“哦?以公瑾之见,该当如何?”
周瑜微笑着,扬手一扫堂内众人,目光却落在孙策身上,眼底藏着早已了然一切的从容,“主公曾与众文武商议否?”
两两相对,四目相望,这对有着总角之谊的知己君臣早已明白对方所想,一语尽在不言中。
孙策掩藏唇角扬起的隐晦弧度,他微微蹙眉,手肘搭在扶手上,歪头,指尖支着太阳穴,做为难状,“连日商议此事,又劝我降者,亦有劝我战者。孤今主意未定,故轻公瑾一决。”
周瑜薄唇微张,半垂眸,眼神微动,如在思量,几息后他又问,“谁劝主公降?”
孙策瞥了眼站在文臣首位的张昭,“张子布等皆主降。”
周瑜听了,侧身对上张昭,“愿听先生降曹缘由。”
张昭说,“曹操挟天子号令八方,以朝廷为名。近日又得了荆州,威势愈大。我江东可以抵御曹操者,不过长江耳。今曹操艨艟战舰,何止千百?介时水陆齐进,如何挡之?不如且降,再图后计。”
再图后计?介时曹操大军一到,安能放过久领江东的孙氏?若遭杀害,如何再论后记?说是后计,不过是在图江东士族的后计吧。